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和讯博客 发布时间:2005-11-18 17:24:34
科学的脊梁 不倦的学者——记刘东生重访南京地质博物馆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偕夫人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的研究员胡长康,来到曾经工作过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现南京市珠江路700号“南京地质博物馆”寻访。刘老夫妇是在参加完“双沟醉猿国际科学考察年会暨裴文中科学奖励基金成立大会”后专程来到这里寻访的。
 
刘东生院士夫妇兴致勃勃地查看了700号大院里当年地质学家工作、研究和生活过的办公场所、实验室、图书馆、单身宿舍、实验菜地旧址,他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时的情景,准确地指出当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即现在的南京地质博物馆三层红楼里所长、主任、研究人员、办事员、技工的办公室位置,并不时摄影留念。刘老还一一核对了当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过、以后成名的48位院士(学部委员)的名单,这一切使我们仿佛又看见当时地学大师们栩栩如生的工作场面。
 
短短半天时间,看到已经旧貌换新颜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刘东生院士不禁感慨万分;对南京地质博物馆还保留着原貌,又感到格外亲切。刘院士向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讲述了当年地质工作者刻苦钻研业务、艰苦奋斗,保护大量珍贵地学标本和财产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他指出,原“中央地质调查所”是中国最早的地学研究机构,是中国地质事业发展的摇篮,解放后向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的4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就是千万地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南京地质博物馆(原地质矿产陈列馆)也是我国第一个地质类专业博物馆,它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刘老对南京地质博物馆在努力保持历史传统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的做法表示赞赏。
 
面对这位悄悄前来,衣着朴素、精神铄然的老人,感受着大师回忆历史、畅想未来、具有感染力的话语,我们不禁肃然起敬。1946年-1953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刘东生师承著名科学家杨钟健进行鱼化石研究,成果斐然。1954年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工作至今。从此刘先生就与中国独有的黄土打起了交道。半个世纪以来,刘先生始终痴情于黄土,苦苦探求、无怨奉献,从中寻找全球环境变化的故事,以及对当今环境问题的启示。80年代中期,刘东生及其同事撰写了被国内外同行奉为经典的专著:<>。此后,刘老偕弟子的足迹遍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南极和北极。
 
不久前,刘东生院士由于在黄土环境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而荣获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有“环境科学诺贝尔奖”之称的——泰勒环境奖。刘东生是获得这项大奖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者。
 
如今,老先生依然牵挂着心爱的中国黄土、青藏高原,以及南北两极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依然怀念着曾经工作过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利用这次来南京开会的机会,刘老夫妇旧地重游,看到了旧址维护得当,地质博物馆发展美好,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也让我们晚辈领略到一代地学大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朴实勤奋的人格魅力。正如人们赞誉的“中国科学的脊梁就是那些为中国科学的发展,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的人”,而刘东生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