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建海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1 3:25:24
黄建海:期盼中国的“哈佛” 谈谈民办教育的发展
 
纪念改革开放30年,可圈可点的事很多,但有一个话题很可能被大家忽视了,这就是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笔者曾亲身经历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黄金时期,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笔者所在的西安地区一时间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片热土。涌现出了一批至今在全国都数一数二的民办高校。
 
那几年每当到了高校招生时,西安最热闹的一景就是由民办学校发起的招生宣传大战。因为生源就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生死线,谁抓住了生源谁就抢占了办学的制高点。
 
笔者当时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民办大学能够对公办大学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压力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不仅为民办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同时可以逼迫现有的公办大学不断变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它们向世界一流名校迈进提供推动力,大家较着劲地一起往前走。
 
1996年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起眼的报告文学小册子《为了中国的“哈佛”》,记述了西安翻译学院及其创办人丁祖诒办学的事迹。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各大新闻媒体,甚至包括海外传媒,对西安翻译学院的评价是“中国的哈佛、早稻田”,也有人将“二十世纪新武训”的桂冠戴在了丁祖诒的头上。
 
对此,丁祖诒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哈佛’,哈佛,我总有一天要赶上你”。这段话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倒不在于中国是否真的有哈佛,而是真心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形成民办与公办二元竞争发展的格局。一旦这样的良性竞争的格局形成,中国高等院校追赶哈佛就指日可待。
 
遗憾的是这些年下来,不仅中国的哈佛不见踪影,竞争格局没有出现,就连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处于一种无奈的地步。在遭受一轮又一轮的打压与围堵下,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已经乖乖地被政府“招安”了,虽然它们的办学规模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办学质量与层次则每况愈下。导致这种结局有多种原因,但政策限制可以说是主要原因之一。民办教育从一开始就像是后娘生的,不仅难以享有与公办大学一样的地位和待遇,而且还人为地限定民办大学的办学层级。比如,规定民办大学只能开办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有这样的限制,民办大学还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哈佛吗?
 
日前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指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他认为,中国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引入私立大学,与公办大学一起“两条腿走路”。
 
中国民办教育本来可以走得更好,可以带来中国教育的大繁荣。但目前创建中国的哈佛,构造公办、民办二元良性竞争的教育格局,仍然是新一代民办教育家的梦想,我愿在此祝福他们。
 
(作者为深圳高级中学副研究馆员)
 
《科学时报》 (2008-11-21 A4 周末评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