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8 6:49:32
选择字号:
抑制“过热” 调控大棒应稳准狠
 
□黑迈
 
虽然国务院和发改委已经3次出台有关文件调控煤化工的发展,但政策执行效果却不尽理想。不少地方政府仍在不停地出台相关规划以支持各自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一场狂热的盛宴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
 
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要GDP,要延伸产业链;而企业也视追求利益为最大目标,眼盯着煤炭资源这一块“肥肉”。在共同的利益下,双方一拍即合。于是,“煤化工”这张牌被打扮一番,隆重推出。
 
在更深层次上,资本与小集团利益的结合,恰恰是煤化工行业“迎难而上”的不竭动力。
 
当前,技术能力不够、亏损严重、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水资源承载有限、环境生态破坏,煤化工过热的弊端已然有所体现。
 
然而,纵然存在高能耗且技术并不成熟的瓶颈,来自全国各地的国企、民企仍削尖脑袋,唯恐步人后尘。这其中不乏有在公众面前大谈绿色环保的偶像人士,甚至包括了某些中国商业“教父”级人物。
 
从今天煤化工的繁荣,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更多的影子。它们的共同之处均源于资本、小利益集团和政策之间的纠结。
 
在这些影子中,近几年来过热的房地产行业正是一个最好的类比。地方政府得益于卖地收入,国企、民企看到巨额利润空间,争先恐后囤地开发。无论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对关系民生的保障性住房总是提不起兴趣。
 
而中央的一次次调控,被市场视为无物,颇有调控一次,猛涨一次之势。直至祭出号称“史上最严调控”的限购令,市场才渐渐趋于冷静。
 
似乎,中央层面的温柔规划屡屡引来“火上浇油”的尴尬,而有足够分量的“大棒政策”却老是来之姗姗,总走不出“先规划,后调整”的怪圈。
 
另一方面,面对尚未成熟的技术,国人总有“敢为天下先”的豪情。煤化工在全球并不景气,各项技术仍有待进步,仍处于产业示范阶段。然而各个利益团体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迎难而上,争吃螃蟹。
 
这种状况在很多产业中都有体现。与煤化工相似的是,行业规范迟迟不能出台,为这些“过热”行业提供了“疯狂”的空间。
 
宏观政策、小集团利益和商业资本的协调和角力,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交错纠结。在这场博弈中,作为更高层面的宏观调控,理应未雨绸缪。尤其在苗头初现、弊端已显之时,调控的大棒更要稳、准、狠。
 
《科学时报》 (2011-09-28 A3 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