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30 9:52:01
选择字号:
《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看!动物来啦






 

■本报记者 张文静

浣熊进食前总要先洗一下,是要把食物洗干净吗?“萌主”大熊猫的日常伙食都有什么?马的膝盖在哪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究竟是哪种猴子呢?这些有趣的动物问题,全都可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得到解答。

1月1日,《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第一期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至今已播出12期。当保护动物的科学主题遇到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它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科普人与电视人的牵手

对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来说,电视科普节目录制早已不是件陌生的事了。从《走近科学》《科技之光》《绿色空间》等电视节目,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藏羚羊大迁徙等直播报道,他都参与过。但像《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这样从前期策划到现场录制一路跟进,对于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张劲硕与《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结缘,是因为节目制片人王雪纯。近几年,王雪纯一直关注科普领域,作为制片人推出了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引起了不少关注。早在做《加油!向未来》时,王雪纯就找过张劲硕,希望在节目中加入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内容。但二人商量后觉得,《加油!向未来》是以大型科学实验为主的节目,整体风格与动物主题不太相符。而且,如果要做动物实验,就牵涉到动物福利、动物的现场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比较难操作。于是,这一想法就搁置下来。

但在王雪纯心里,这件事并未就此打住。《加油!向未来》录制结束后,王雪纯专门带着团队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与张劲硕商量专门做一档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在此后一年时间里,双方一次次地商量、磨合,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听说张劲硕要去央视录制节目后,一贯重视科普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琪和党委书记聂常虹都表示支持,这让张劲硕的心里更加踏实。就这样,一档由动物领域专家和电视媒体人联手推出的《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开始录制。

这次深度跨界让张劲硕真切感受到了团队成员的较真。每期节目只有50分钟,但需要录制五六个小时的素材,最初几期甚至要录制十几个小时。从内容脚本到环节设置,甚至嘉宾站位、舞台摆设等,都经过了反复修改。最初录好的三期节目最终没能播出,就因为导演和制片人觉得不够精彩,干脆放弃。

而作为科普人,张劲硕等参与者则对节目的科学内容严格把关。比如,会有一些动物参与现场录制,哪些动物可以上台而哪些不可以,他们来负责把控。“我们基本上还是找宠物,不能随便让野生动物上台。因为我们倡导的是保护动物,如果让野生动物上台,电视观众看到后误以为可以去购买饲养,就变成一种误导了,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动物行为展示也会邀请专业的动物园饲养人员来进行,不能让它变成一种驯兽表演。”张劲硕说。

更关注本土动物

4月1日,《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将播出第一季最后一期节目。在第一季的每期节目中,都会有三组家庭进行几轮答题对抗,胜出的家庭将在节目最后进入“惊喜大挑战”环节,与北京动物园动物管理员杨毅进行知识速答。张劲硕负责对涉及的动物问题进行解答。在场外,还有观察员带领观众“潜入”各大动物园,带来一线的动物故事。

在国内的综艺节目中,科普节目已是小众,以动物为主题的更是寥寥无几。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北京电视台从1994年开始播出的《东芝动物乐园》。

这档节目以世界野生动物为素材,采用擂台竞赛的形式,针对动物的习性和生态现象提出问题,请参赛者解答。节目在2007年停播。到了2011年,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又推出了类似的节目《动物乐园》,一年后停播。

中学时代的张劲硕也是《东芝动物乐园》的忠实观众,但他现在参与制作的《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却与前者有很大不同,他更想关注本土的野生动物,关注中国自己的生物多样性。

“强调本土动物是因为,我们现在从电视等媒体渠道了解到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国外动物,以非洲、南美和东南亚的动物居多,我们反而对本土物种不够了解。”张劲硕解释说,“但是,如果你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什么物种都不了解,那你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就会无感,更谈不上爱家爱国。我们总喜欢喊口号,但恰恰忽略了最能激发人们感情的那些自然和生命的元素。了解本土物种,实质上是一种爱的教育。”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观察员就带着观众走进了秦岭南麓去探秘朱鹮,为观众讲述了朱鹮的故事。朱鹮曾一度在中国失踪多年,1981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团队经过3年的寻踪考察,终于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震惊全世界。一场朱鹮紧急救援大行动也就此展开。经过科学家和保护者的努力,如今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2600余只。不需要额外的说教,这样的故事就足够令人动容。

传播知识,传递理念

《正大综艺·动物来啦》不仅在电视上播出,也利用央视网、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央视网上的一段关于藏羚羊的节目片段,播放量已经达到1000多万,转发量也上万。张劲硕所在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国家动物博物馆,几乎每周都会举办科普活动,然而能到现场参加的人数毕竟有限。视频节目的方式让科普资源向更广泛的受众延伸,这让张劲硕深受鼓舞。

节目中很多小选手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让观众印象深刻。“这档节目主要面向青少年,但我们并不是要专门培养这些孩子去当动物学家,而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培养关爱家园的意识。这样以后他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会对自然生态保持一种友好的态度。即使他以后做了化工厂老板,也能知道如何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多污染和破坏。从小培养这种意识是最重要的。”张劲硕说。

在张劲硕看来,这档节目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播科学知识,更是传递给公众一种理念。“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何要保护动物,其实动物根本不需要人类保护。地球已经经过了五次大灭绝,物种仍在不断地产生和消亡,它们需要人类来拯救吗?根本不需要。人类今天所谓拯救动物,其实是在拯救自己。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意识的话,大家就根本不能理解我们今天为何要关心动物。”

他认为即使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动物也能给人类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物;生物多样性带来基因的多样性,这能为人类未来解决疾病提供帮助;动物是环境好坏的指示者,如果大量物种消失,人类也无法生存;动物对人类还有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人不可能生活在寂静的春天里;等等。”张劲硕说。

“现在国家提出了很多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政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境保护,如果公众没有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理念,就没法理解,甚至会想歪,以为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搞旅游建设,要大兴土木,但事实上并不是。”张劲硕强调说,“所以,科学家应该有更多责任,将科学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公众,这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报》 (2018-03-30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