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琳琳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2/7 11:34:36
选择字号:
臭氧层怪现象:南极空洞在愈合,中纬度地区在变薄

 

上个月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层正在愈合。没想到,6日出版在《大气化学和物理》杂志中的一篇分析报告认为,在大多数人居住的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下方的臭氧层变得更加脆弱,这让科学家难以理解。

瑞士世界辐射中心的大气物理学家威廉姆·鲍尔说:“我不希望人们恐慌或过度担心,但这确实是正在发生的重要的事。”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要求全球淘汰含氯氟烃(CFCs)等其他消耗臭氧的化合物,南极地区已见到了显著效果,但全球范围内修补臭氧层的运动远未结束。

鲍尔和同事将卫星数据结合起来,研究了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结果发现,从1998年到2016年,平流层下层的臭氧减少了2.2多布森(一种衡量臭氧厚度的单位),而平流层上层的臭氧仅上升了0.8多布森。鲍尔说:“我们几乎在每个维度的距地面25公里以下的每个高度,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存在,而这种不为人知的真相让我们非常担心。”

鲍尔怀疑,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非常短命的物质”(VSLSs),主要来自海洋生物产生的二溴甲烷,但近年来人造二氯甲烷(一种溶剂和脱漆剂成分)的数量也翻了一番。二氯甲烷是一种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它在逃逸到大气层以后的6个月内会分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科学家肖恩·戴维斯说:“阻挡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的效果取决于臭氧总量。”

研究人员此前认为,VSLSs物质因寿命短暂很难到达平流层,但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可能消耗了平流层下层臭氧总量的25%。

安娜堡密歇根大学的大气科学家理查德·罗德说:“我们应该更彻底地研究VSLSs物质。但是由于这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很小,很难被测量。”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格林瑟姆研究所联合主任乔安娜·海格表示:“低纬度地区臭氧总量减少的潜在危害,实际后果可能更糟糕。”但鲍尔等人强调,“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成功不能否认;罗德也认为,新发现不能否认已经取得的治理成就。

(科技日报北京2月6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