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澎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2-12-4 14:10:24
选择字号:
中国高校专业设置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今年我们研发中心到大学招人,居然遇到不少物联网专业的大三学生来咨询,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武汉一家物联网公司的首席技术执行官陶博士今年招聘季一开始,就遇到了让他琢磨不透的问题:“为什么物联网在国内才发展没多久,大学里就已经有专业了,连毕业生都快出来了?”
 
一调查,陶博士发现,原来3年前国内提出发展物联网后,大学的专业目录里就增加了物联网专业。让人吃惊的是,当年就有70多家高校开出这一专业,还成立了物联网学院。在国外工作多年的陶博士想不通:“物联网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需要的是能够整合材料、通信、软件等专业知识的人,哪里是设个专业就能够解决的。”
 
陶博士的困惑其实反映了不少学者的担忧,他们认为,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离市场越来越近,盲目跟风设置专业的现象屡屡出现。未来,即使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但这些跟风的热门专业毕业生,照样会一窝蜂拥出校门。这情况不改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难。
 
市场成高校专业设置导向
 
“每当一个行业热起来,你就会看到高校里的相关院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不需要等4年,这个专业就会有毕业生,因为可以‘就近’把其它专业名称修改以适应需求。”某名牌大学学科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当然,没过多久社会又会抱怨连连。因为同类专业开设太多,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
 
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2000年前后,信息产业开始发展,结果短短两三年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类专业。不论是名牌大学还是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专业都成为考生以及家长追捧的热门。事实上,2001年就“迎来”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还有法学专业,2001年全国高校中有292所院校设法学专业,但现在,这个数字增加到约700所,每年在校生超过30万,以至于即便是一些名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最终也只能放弃专业到考试培训机构工作,或者干脆只能做个文员。
 
虽然教训很多,但高校紧跟市场热潮开设新专业的热情并没有降低。2010年,教育部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短短一个多月,高校申报的新专业总数竟然超过1130个,一些著名地方高校甚至一次性申报10个新专业。但从申报材料就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对打算开设的新专业既无科学规划又无足够师资和相关教学条件,甚至只将原有专业换了件时髦“马甲”。
 
专业设置背后有利益驱动
 
某著名高校一位信息专业的教授说得很直白:“专业设置意味着生源,有生源就会有课程,有课程就会有培养经费和人事编制,更不要说博士点和硕士点了。至于成立学院,则可以在争取这些资源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这位教授称,虽然他的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研究的,但是因为所在学院没有设物联网专业,因此不久前在争取课题时,就败给了国内某高校的物联网学院。
 
而配套投入和资金分配等其他导向性政策,也往往成为影响学校的重要因素。“新专业层出不穷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很多时候,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在被裹挟着迎合市场。”某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曾参加过一个关于在高校新增某类专业的协调会,“只是因为某一行业的专门人才缺乏综合素质,就要求在综合性大学里开设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一位教授举例补充:因为创意人才缺乏,学校原本归入工学类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被调整成了艺术学类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招生也得从工科转为艺术类,“招生对象猛然间大变身,学校十分头疼”。
 
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新增或调整的本科专业为1850个。相比于旺盛的增设专业需求,同年全国范围内撤销的本科专业数量仅为32个。此前,每年高校撤销的专业数量也都在这个数字之下。传统审批制未能把控住专业规模盲目扩张,这就是因为专业设置背后,隐含着资金分配等配套政策,导致高校总是多做加法,很少做减法。
 
高校应该和市场保持适当距离
 
2011年末,教育部将就业率与专业设置挂钩的一纸文件,曾引发轩然大波。不少大学指责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指标“唯就业论”,认为这是“高校教学的功利倾向与学科调整的实用主义”。有趣的是,每当出现一个新兴产业,或者国家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又都会有一批高校“应声”立刻开出新专业——市场热什么,高校就乐此不疲地设什么专业。那些学校的理由是:“如果我们不开设热门专业,不把专业和热门岗位对接起来,怎么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生源?跟着市场走不仅是大学的需求,还是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反观海外高校,一所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多年间,大多数海外高校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太大改变。即便有,也是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上进行调整。至于那些名牌大学,专业设置更是遵循学校自己的学术生态和发展规律。普林斯顿大学至今没有法学和商科类专业,就是因为学校的学术机构反对开设这类热门专业,理由是与学校的发展没有关系。斯坦福大学的学院设置数量是4个,专业设置并没有随着市场的热潮而在短期内增加,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这些学校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不久前,国内高校要求了10多年的专业设置自主权终于下放到学校,440多个专业目录上的专业可由学校自主设置。不少学者建议,专业设置权下放,更应该促使高校保持与市场的距离,慎重开设新的专业。一位学者称,对于大学来说,需要的是对专业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及时更新,而不是对专业名称的更新甚至“追风”,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某985大学的校长就认为:“研究型大学是要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以及兴趣认知,而不是纯粹地教会学生谋生的手段。如果市场热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短期之内也许不会犯错误,但是长此以往,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尤其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应该引领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而不应该成为一家职业培训所。”(原标题:高校专业设置,别让市场牵着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