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理工大学 |
开发3D微打印传感器助力早期疾病诊断 |
|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近日,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张阿平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3D微打印光学回音壁模式(WGM)微激光器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可在芯片上集成生物传感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
这款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得益于团队自主研发的3D微打印技术,该技术能快速制造特殊设计的3D WGM微腔,并对微腔悬挂微盘进行高精细加工定制。传感器能够通过微小微腔让光波进行谐振循环传播,当目标分子在微腔表面结合时,就会引起激光频率的细微变化,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然而,实际应用这些传感器的一大挑战是将光波耦合进出3D WGM微腔传感器。这通常需要用到直径小于两微米的拉锥光纤。极细的光纤不仅难以对准耦合,也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干扰影响,从而限制了WGM微腔传感器与芯片实验室的技术融合。为此,团队设计了一款采用蜗线形悬挂微盘的3D WGM微激光器传感器。这种创新设计使传感器兼具低激光阈值与定向光发射特性,有效提高了光耦合效率,实现传感器在芯片上集成。
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极低的激光阈值,仅为3.87微焦耳每平方毫米,而激光线宽度约为30皮米。此外,研究人员将传感器集成到可用于即时医疗诊断的芯片实验室器件上。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能够检测浓度低至约70克每毫升的人体免疫球蛋白G,突显了其在早期疾病诊断中,实现超低浓度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应用潜力。
未来,WGM微激光器传感器与微流控芯片集成,能研制成新一代芯片实验室器件,可为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超灵敏量化检测,且有望应用于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重大卫生危机处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64/OL.557384
《中国科学报》 (2025-09-29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