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8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
创造铁基超导线材载流性能新纪录

 

本报讯(记者张双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应力场的高密度磁通钉扎中心构建策略,显著提升了铁基超导线材的载流性能。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材料》。

铁基超导材料具有上临界场高、各向异性小、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在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可控核聚变装置及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高载流性能铁基超导线材是实现上述高场强电应用的基础。为获得高载流性能,需构建高密度纳米级磁通钉扎(磁通线被束缚的状态)中心。由于高温超导体普遍为非金属材料,具有本征脆性,在铁基超导体中引入高密度位错作为钉扎中心极具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通过施加非对称应力场,实现了静水压力与剪切应力的协同调控,在铁基超导线材中成功构建了超高密度纳米级位错阵列,作为有效钉扎中心显著增强了强磁场下的磁通钉扎力,使铁基超导线材临界电流密度大幅提升。其中,10特斯拉磁场下铁基超导线材临界电流密度达到4.5×105A/cm2,是此前报道最高值的3倍;在30特斯拉下仍保持2.1×105A/cm2,创造了铁基超导线材载流性能新纪录。

“这为铁基超导材料磁通钉扎提供了新手段,为其他刚性功能材料中位错结构调控提供了新途径,有望成为一种高性价比的铁基超导线材规模化制备方法。”马衍伟表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13265

《中国科学报》 (2025-08-28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将阳光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