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体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8
选择字号: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研究人员为实验室培养的器官创建了一个独特的3D打印框架。图片来源:明尼苏达大学

本报讯 美国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该国有30多万人遭受脊髓损伤,但目前尚无法逆转由此造成的瘫痪。一个主要难点在于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无法在损伤部位再生。然而一项8月23日发表于《先进医疗材料》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研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结合3D打印、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组织培育的突破性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脊髓损伤康复。

研究人员通过3D打印构建了一种具有微通道的特殊器官支架,用于承载实验室培育的器官组织。他们在微通道中填充了区域特异性脊髓神经祖细胞,这些细胞来源于人类成体干细胞,能够分裂并分化成特定类型的成熟细胞。

“我们通过3D打印的支架通道引导干细胞生长,确保新生神经纤维按预定方向生长。”论文第一作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Guebum Han表示,“这种方法构建的中继系统能够在植入脊髓后绕过受损区域。”

研究人员将支架移植到完全切断脊髓的大鼠体内。他们发现,这些细胞成功分化为神经元,并向头尾两个方向延伸神经纤维,最终与宿主现有的神经回路建立新连接。随着时间推移,新生神经细胞能够与宿主脊髓组织无缝融合,从而显著恢复了大鼠的功能。

“再生医学为脊髓损伤研究开启了新纪元。”论文通讯作者、明尼苏达大学的Ann Parr表示,“我们将探索这种‘迷你脊髓’在临床转化方面的潜力。”

尽管该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团队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开发这种技术组合。

(王体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4817

《中国科学报》 (2025-08-2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将阳光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