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2
选择字号:
新策略实现金属-有机框架膜快速“定制”

 

本报讯(记者孙丹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MOF膜因其高度可调的孔道结构、超高的孔隙密度、纳米级的厚度,有望成为兼具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的理想材料,推动工业分离技术革新。然而,现有制备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达数十小时甚至数天,制膜效率极低,限制了这类膜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面向重大工业分离应用需求,快速构建具有高效分离性能的超薄MOF膜仍面临挑战。

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触发式空气-水界面配位组装方法。该方法仅使用微升量级有机配体投料量,在30分钟内即可获得超薄、大面积连续、无缺陷的二维MOF纳米膜,提升了MOF膜制备的时效性和经济性,同时实现了氢气/二氧化碳的高选择性、高渗透率和稳定分离。

该方法具备高度可拓展性,团队通过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灵活组合,构筑了12种具有不同框架结构和孔道环境的MOF纳米片。

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3/nsr/nwaf301

《中国科学报》 (2025-08-1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