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乐乐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3
选择字号:
廉价技术打造亚非最大的脑活动数据库
媲美实验室高质量脑电图

 

研究人员记录了印度和坦桑尼亚数千人的大脑活动。图片来源:Sapien Labs

本报讯 在印度和坦桑尼亚,一支由24人组成的团队,在学校、办公室和露天场所采集了近8000人的大脑活动记录,创建了非洲和亚洲同类数据中规模最大的数据库。这项7月21日发表于eNeuro的研究方法,有望推动中低收入国家的神经科学研究——长期以来,这些地区在人类大脑研究中一直代表性不足。

目前,大多数大脑研究集中在工业化的西方人群,并依赖昂贵的实验室成像设备。而在中低收入国家,研究人员往往资金有限,并且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同时在招募参与者方面也存在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在印度和坦桑尼亚分别培训了12名非专业人士,教他们使用装有16个电极的便携式头戴设备记录参与者的大脑电活动。这一技术被称为脑电图(EEG)。

在30多周的时间里,这些人收集了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广泛人群的数据,包括城市办公室职员,以及坦桑尼亚的狩猎采集部落成员等。参与者还填写了有关医疗史、心理健康、睡眠、饮食、生活方式和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该研究描述了来自印度的3413人和来自坦桑尼亚的2418人的大脑活动记录。

“EEG记录能很容易地应用于多样化人群研究,因为它是一种便携式技术,成本低廉且耗时较少。”论文作者之一、美国非营利性神经科学中心Sapien Labs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Tara Thiagarajan表示,研究中收集的信息将帮助科学家探索“环境如何影响人群的大脑生理特征,以及大脑生理多样性如何与不同的心理健康结果相关联”。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数据的质量堪比实验室数据,而每次记录每位参与者的成本不到50美元,远低于实验室脑成像研究的成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该研究获得的高质量数据与受控实验室环境中产生的数据相当。”埃及开罗大学的神经科学家Kareem Abdou表示,这种方法对于包括中东和北非在内的许多地方的研究来说是“适合”且“方便”的。

研究人员计划在今年底前在他们自己的开放访问平台Brainbase上公开这些数据集。Thiagarajan表示,他们还打算通过招募更多参与者并长期追踪他们来扩展该研究项目。

(文乐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523/ENEURO.0006-25.2025

《中国科学报》 (2025-07-2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