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科学家分析了弓头鲸的粪便样本,发现食物链中藻类毒素增加与海洋温度升高的关联。这些发现建立在北极地区近20年的数据上,有助于深入理解变暖的海洋如何导致藻类毒素浓度升高,进而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相关研究7月9日发表于《自然》。
过去20年,北极经历了海洋变暖和海冰损失,这改变了海洋环境。这类改变可能为有害藻华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后者产生的毒素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但关于北极地区有害毒素暴露水平变化的数据还很有限。
在这项研究中,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的Kathi Lefebvre和同事调查了波弗特海205头弓头鲸的肠道样本,数据收集超过19年,随后进行了详细的毒素定量分析,评估北极食物网中藻类毒素的存在情况。他们发现,藻类毒素浓度与海洋温度变化明显相关,其他相关因素还有开放水域面积,即无冰水域大小、风速,以及大气压力。研究显示,较高的毒素水平与海洋变暖加剧、海冰覆盖减少有关。
研究人员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有更多毒素进入食物链,影响海洋生物,并潜在影响依赖海洋食物的人类。他们建议持续监测海洋生物中有毒藻华的情况,保护以此为食物来源的北极社区。(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30-5
《中国科学报》 (2025-07-14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