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尼尔斯·斯坦塞斯: |
投资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将使中国和世界受益 |
|

尼尔斯·斯坦塞斯。冯丽妃/摄
■本报记者 冯丽妃
尼尔斯·斯坦塞斯(Nils Christian Stenseth)是挪威著名科学家,曾任挪威科学院院长,研究兴趣涵盖生态学和进化科学的广泛领域。30多年来,他一直与中国多家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政府友谊奖。
作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塞斯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举办的“可持续发展与开放合作:科学共同体的责任”国际研讨会上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投资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将使中国和世界受益。”
《中国科学报》:你与中国同行开展了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突破?
斯坦塞斯:我与中国多家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包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我最近与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开展的合作较多,并卓有成效。在贡献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也从中国同事身上获益良多。与我合作的团队实力非常雄厚,拥有一批能力出众的年轻学者,我非常珍视与他们的协作。
我们的研究聚焦于解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系统,包括疫病传播。我们还特别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引发黑死病的病原体——鼠疫杆菌传播的影响。我们的长期跨学科研究非常成功,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见解,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种啮齿动物是鼠疫的宿主,其中旱獭是关键宿主之一。我将与中国疾控中心的科学家进行西藏旱獭的遗传学研究,希望揭示鼠疫传播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中挪可在哪些领域深化科学合作?
斯坦塞斯:除了当前聚焦的鼠疫等人兽共患病研究外,合作应拓展至其他传染病领域。此外,深入探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具有重要潜力。中国丰富的历史数据为重构过去生态、预测未来风险提供了宝贵基准。
全球青年科学家都应积极参与国际研究交流。各国具有独特的科学传统,融入多元学术环境可拓宽研究方法论与视野。资深学者需积极支持青年学者赴海外交流。今年秋季,我将在奥斯陆接待几位中国学生,推动此类合作。
《中国科学报》:你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何印象?对中国应优先支持哪些科学领域有何建议?
斯坦塞斯:中国正在通过充分的投入支持基础科学发展。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事项,更重要的是,中国同样支持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这是创新的根基。这种双重关注对促进科技事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我的建议是,继续确保对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的投入——这将惠及中国乃至世界。
《中国科学报》 (2025-07-09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