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2
选择字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影像研究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机制获揭示

 

本报讯(记者杨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影像研究所研究员黄晓琦与教授龚启勇团队基于多中心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数据,首次从全局、区域间以及网络3个尺度系统分析并揭示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脑功能连接模式的空间尺度依赖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心理健康》。

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研究团队整合了3个大型队列454名7~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数据,其中包括227名ADHD患者和227名典型发育对照,系统比较了ADHD患者与正常发育对照之间的脑功能连接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在全脑水平,患者在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核心枢纽区域表现出全局连接减弱,而在左侧舌回等视觉脑区则出现负性连接增强。在区域间水平,ADHD患者呈现出低连接与高连接并存的复杂模式。在网络水平,ADHD患者主要表现为突显网络与感觉运动网络、听觉网络之间的连接减弱,而DMN的异常在整体网络平均后不再显著,说明DMN的异常更多集中在特定节点,而非整体网络层面。

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上述异常的连接模式不受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并且在未接受药物治疗、无其他合并疾病的ADHD患者亚组中仍稳定存在,但药物干预与临床异质性可能对ADHD患者的脑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团队发现,只有脑区-脑区连接特征能够区分ADHD患者与正常发育对照,而全脑与网络水平的连接特征分类能力有限,表明区域级功能连接更具成为ADHD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4220-025-00512-5

《中国科学报》 (2025-10-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