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球科学》
研究揭示稳定大陆的超热起源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Andrew J. Smye团队研究了稳定大陆的超热起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地球上富含硅的大陆陨坑,特别是下陨坑的起源和组成,仍是未知的。
研究组对部分熔融的变质沉积岩和变质新沉积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0℃的超高温对于分层产热和稳定晶体是必不可少的。除去由无流体熔炼产生的一小部分超高温熔体,可以产生铀和钍的低熔点损耗。相比之下,由于独居石对花岗岩熔体溶解的弹性,低温熔融不能驱动分异。该发现确立了超高温熔融是稳定大陆形成的重要标准,为克拉通的形成、超高温变质地形和超大陆旋回提供了直接联系。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5-01820-2
《自然-物理学》
电子预示非经典光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的Claus Ropers团队发现电子预示着非经典光。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自由电子是电磁场的普遍存在,从根本上说,其量子化能量交换可能有助于产生可调谐的量子光。由于发射辐射的量子特征是在联合电子和光子状态下编码的,因此它们只能通过访问两个子系统的测量来揭示。
研究组证明了由自由电子产生这种非经典光态的相干参数。通过研究电子-光子的相关性,研究组发现量子化的电子能量损失预示着介电波导中产生的光子数量。在Hanbury Brown-Twiss测量中,研究组观察到电子预示的单光子状态与反聚束强度相关,而单个电子的双量子能量损失产生明显的双光子巧合。
该研究结果将使在与自由电子束控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定制更高数量的福克和其他光学量子态成为可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5-03033-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阿奇霉素大规模给药未显著降低婴儿死亡率
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的Per Ashorn团队针对给非洲马里婴儿使用阿奇霉素是否可降低死亡率展开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地区,婴儿死亡率仍然较高。此前研究显示,对1至59月龄儿童每年两次阿奇霉素大规模给药可降低13.5%的全因死亡率,且在1至5月龄婴儿中获益最为显著。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指南,建议在高死亡率地区对1至11月龄婴儿实施该干预。
在此次研究中,1至11个月大的婴儿每3个月接受每公斤体重20毫克剂量的安慰剂;1月至6月每季度两次服用阿奇霉素,7月至12月每季度两次服用安慰剂;或每3个月服用一次阿奇霉素。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分析,主要结局是确认合格后3个月内的死亡情况。
149090名婴儿接受了至少一剂安慰剂或阿奇霉素,总共随访82600人;共有968人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每1000人11.9例死亡,一年两次阿奇霉素组为每1000人11.8例死亡,每季度一次阿奇霉素组为每1000人11.3例死亡。不良事件很少发生,三组婴儿发生不良事件的百分比相似。未经治疗的12至59个月儿童的死亡率在各组之间相似。
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里,大规模给药阿奇霉素(仅限于1至11个月大的婴儿)并未使婴儿或儿童死亡率低于安慰剂,无论是每年两次服用阿奇霉素还是每季度两次。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504644
《中国科学报》 (2025-10-22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