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植入视网膜下的电子设备可为AMD患者恢复部分视力。图片来源:Science Corporation
本报讯 科学家使用一种眼部植入物改善了数十名失明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视力。这种2毫米×2毫米的植入物仅30微米厚,可通过手术植入视网膜下,取代受损的光敏细胞。
10月20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项临床试验,涉及38名视网膜严重退化的晚期AMD患者。在设备植入一年后,80%的参与者的视力获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视力在原本是盲点的视网膜坏死区域得到了恢复。”试验负责人、德国波恩大学的眼科医生Frank Holz表示,“患者能够识别字母、阅读单词,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恢复视力。”
尽管植入手术发生了一些小问题,但试验的安全监测委员会认为,该设备的益处大于风险。今年6月,美国神经技术公司Science Corporation申请了该设备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许可认证。
“我认为这是一项令人兴奋且意义重大的研究,它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分析,给那些曾认为这更像是‘科幻’而非现实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眼科医生Francesca Cordeiro说。
AM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眼部疾病,可引发不可治愈性失明,主要有湿性AMD和干性AMD两种类型。当前的研究对象是干性AMD患者,全球约有500万人患有这种晚期AMD。在干性AMD患者中,中央视网膜的光敏细胞会在数年内逐渐死亡,只留下完整的周边视力,失去了高敏锐度的中心视力。“他们无法识别人脸,不能阅读、开车和看电视。”Holz说。
光敏细胞将光转换为电化学信号,这些信号被传递给其他类型的视网膜神经元,后者再将信息发送到大脑的视觉处理区域。由于视网膜神经元在AMD中依然存活,科学家推断,一种光敏植入物可以根据光子撞击视网膜的模式,对视网膜进行电刺激,从而恢复视觉。
这种植入物名为PRIMA,是一种光伏视网膜植入物微阵列,最初由法国Pixium Vision公司开发,去年该公司被Science Corporation收购。
PRIMA是无线的,需要与包含摄像头的眼镜配合使用。摄像头捕捉图像并将其转换成红外线模式,然后传输给视网膜植入物。Holz说,该系统允许用户放大和缩小目标物体,并调整对比度和亮度,但需要数月的强化训练才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在当前的研究中,38名受试者在5个欧洲国家的17个临床中心接受治疗,其中32人在植入一年后接受了测试。有26人的视力有临床意义的改善——能够在标准视力测试表上看清两行字母。总体而言,大多数参与者的视力水平已经接近PRIMA所能达到的分辨率。
研究结束时,大多数人已在家中使用PRIMA阅读字母、单词和数字。在这32人中,有22人的用户满意度为中高等。
不过,PRIMA系统只有381个像素,每个像素为100平方微米。Holz承认,用户的阅读“并不快速、流畅”,提供的视觉也是黑白,而非彩色的。
Holz表示,最初设计它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Daniel Palinker对于如何在未来实现彩色视觉已有一些构想。一款比PRIMA更大、像素更小的下一代设备应能实现更好的视觉敏锐度。
尽管该设备只在AMD患者身上进行了测试,但它也有望帮助受其他病症影响的人恢复部分视力。这些病症的特点是感光细胞死亡,但其他视网膜神经元仍保持功能,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植入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其他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干细胞疗法再生光感受器,或者采用光基因疗法,将光敏蛋白引入剩余的视网膜细胞,甚至包括大脑视觉皮层的植入物。(李木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501396
《中国科学报》 (2025-10-22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