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3
选择字号:
“小柯”秀

 

《自然-遗传学》

跨生物库和祖先的人类疾病罕见编码变异分析完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Patrick T. Ellinor团队分析了跨生物库和祖先的人类疾病罕见编码变异。相关研究成果8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大规模测序为研究罕见编码变异在人类表型变异中的作用提供了空前的机会。研究人员对来自3个大型生物库的测序数据进行了泛血统分析,包括All of Us研究项目。使用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人员对748879人的601种疾病进行了基于基因的罕见变异检测,其中包括155236名与欧洲人血统不同的人。

研究确定了363个显著关联,突出了人类疾病现象的核心基因,并确定了潜在的新关联,包括心脏代谢疾病的UBR3和精神疾病的YLPM1。泛血统负担测试代表了一种在不同数据集中发现的包容性和有用的方法,尽管研究人员也强调了血统特异性敏感性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指出,在与欧洲血统和其他遗传祖先相似的样本中,罕见蛋白质破坏变体的效应大小是一致的。这一研究结果对人类疾病测序关联研究中的多血统和跨生物库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4-01894-5

《细胞》

编码持久内在状态的线性吸引子需要神经肽信号传递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David J. Anderson小组发现,编码持久内在状态的线性吸引子需要神经肽信号传递。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内在状态驱动生存行为,但其神经实现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人员在腹内侧下丘脑(VMH)中发现了一个线性吸引子,代表了攻击状态。线性吸引子可以通过递归连接或神经调节信号来实现,但后者的证据很少。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细胞类型特异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结合单细胞钙成像,展示了神经肽信号传递对该系统中线性吸引子动态的必要性。

在控制攻击行为的成体VMH Esr1+神经元中,共同破坏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受体减少了攻击行为,降低了持久的神经活动,并消除了线性吸引子动态,而整体神经活动和性别或行为特异性调节仅稍有减少。

这些数据确定了神经肽信号传递在哺乳动物实现行为相关线性吸引子中起着必要作用。这些方法应有助于促进神经科学中不同生物功能和抽象层次的机制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8.015

《中国科学报》 (2024-09-0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