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14
选择字号:
首个高校区域中心为何落户江苏?

▲ 研究人员用便携式双光子显微镜观察人体皮肤。

▲ 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探头)。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沈春蕾

双光子显微镜仅拇指大小、重2.2克,小动物可以“戴着跑”;全新的单抗药物,可以针对女性不孕症和男性脱发实现异病同治。

“将科技成果变成惠及社会的产品,在高校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程和平带着上述两项“压箱底”的成果,在半年时间里跑了10多个城市,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落地转化的地方。最终,这两项成果落户江苏南京。

日前,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在签约仪式上,听到程和平分享的成果转化故事后,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幽默地回应:“不管是‘压箱底’还是‘刚出炉’的成果,我们都欢迎。”

据悉,首个区域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将推动全国优势高校与区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区域中心是转化体系关键一环

今年年初,国家大学科技园转由教育部牵头管理。教育部提出以区域中心为枢纽、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节点的“中心+节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总体设想,将探索建设区域中心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并支持江苏先行先试。

8月底,江苏省科技厅发布了首批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名单,共10家单位入选,其中7家来自省内高校。概念验证中心聚焦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推动从基础研究到技术验证、技术应用以及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有机衔接。

9月初,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江苏省高校连续5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50。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达4.66万亿元,占全国14.1%、全球4.2%;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年来,江苏已经具备承接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能力。

在信长星看来,共建区域中心的参与方有全国头部高校,这里聚集了最具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和人才。这些都属于稀缺资源,融合在一起,定能发生超乎想象的化学反应,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共建签约仪式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转移转化中心的一个功能是,解决过去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供需错位问题。教育部希望与江苏省共同探索建设首个区域中心,并在此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便于后续将更多的应用学科与区域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

区域中心如何建设

一直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五个不”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解释说,“不能转”指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好转”指成果成熟度不高,“不会转”指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不愿转”指相关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不敢转”指受制于现有制度瓶颈。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一方面,是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另一方面是高校先有成果,再由企业‘掘金’。”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结合多年的科研工作经验,期望区域中心能够为促进高校技术和企业需求对接建立双向“直通车”。

官方公布的区域中心建设任务显示,中心将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中心”;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

据了解,教育部将围绕每个产业方向首批遴选20所左右高校,作为区域中心的参建高校,推动有转化前景的项目落地;汇聚最具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到区域中心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统筹研究生招生指标支持区域中心建设,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区域中心承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等,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品牌”;推动区域中心参建高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谈及如何推进区域中心建设,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指出要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建立高校发明职务成果单列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技术转移人员职称评审制度,三是建立科技成果尽职免责转化制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南京大学将加大概念验证基金投入,开展原创性成果的可行性验证,持续提供种子基金,同时对接产业资本,在成果引育阶段和产业推广阶段加强资本赋能。”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说。

先行先试总结经验

9月24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推进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各自的安排计划。

位于南京江宁紫金山科技城的信息通信分中心,聚焦信息通信产业方向开展建设试点。不久前,5G高精度室内定位项目通过信息通信分中心实现转化,可以面向行业级客户提供5G室内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介绍,信息通信分中心已围绕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的10多项科研成果开展系统对接,梳理出多项待转化成果。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以医药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从样本交汇、多组学发掘、数据演练到新药创制的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解决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转”等问题。

据了解,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落户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内。围绕精准医疗与产品创新创制、原创新药研发与转化、高端医学装备研发与转化等重点领域,分中心已搜集江苏省内外27家高校、42名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成果转化经验的专家意见,初步梳理出高校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并组建了跨部门的多学科交叉科研服务团队。

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由地方政府联合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建设运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先进材料分中心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让科研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中国科学报》 (2024-10-14 第4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