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10
选择字号:
王力哲:科技创新助推地质调查摆脱“人海战术”

 

王力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本报记者 李思辉

“科技创新能够让地质调查工作更精确、更高效、更安全。”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颁奖活动上,一等奖成果《复杂地质环境智能探测与评估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牵头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王力哲如是说。

高原、复杂山地、丘陵、岛礁等复杂地质环境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七成。这些区域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例如我国的大型水电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峡谷中,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实际上,在我国,水电资源、天然气、石油、矿产等几乎都处在复杂地质环境中。因此,对复杂地质环境进行有效调查至关重要。

在王力哲看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野外地质勘探的效率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完成复杂地质调查任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2020)》指出,目前地质环境调查、探测、分析评价仍依赖人海战术,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亟待破解,智能高效的调查监测技术手段亟待集成与转化,新一代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亟待形成。

王力哲带领团队针对复杂地质环境研发了一套智能探测与评估的关键技术装备,在复杂地质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复杂地质环境探测、分析、评估的重大需求,我们牵头并联合其他合作单位,建立了一套复杂地质环境‘天-空-地-地(水)下’多层次立体探测与智能感知的方法技术体系,研制了机载双频光子计数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王力哲介绍。

王力哲和团队成员构建了融合地理和地质10余种环境因子的复杂地质环境工程适宜性评价模型、具有风险感知能力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智能评估模型、地质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这些模型的工程化应用取得了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复杂地质环境探测与评估的科技进步。

在9月26日举行的“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王力哲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的项目“低功耗高精度光子计数激光雷达透视遥感系统”获得了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

此外,王力哲团队还与有关单位合作,计划于今年底发射国内第一颗地质调查行业卫星——“地质一号”。为什么要发射地质调查行业卫星?王力哲介绍,因为复杂地质环境对于卫星监测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因此,需要针对复杂地质环境的岩、土、水、林等要素,构建更加精密的多层次立体探测与智能感知的方法技术体系。

“下一步我们还会做无人机和无人车。在危险地方,把无人车放出去走一走就覆盖几公里;把无人机放出去飞一飞就能摸清楚基本情况;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方向没了,通信也没了,就以卫星为依托,把天基通信接上来……这些创新预期如果都实现了,地质调查必将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王力哲对此颇有信心。

《中国科学报》 (2024-10-1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