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7-26
选择字号:
人与农田鸟类如何和谐共存

 

■本报记者 朱汉斌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李添明/刘阳团队针对农业景观中人与鸟类的共存,构建了4个全球尺度数据集。利用数据荟萃分析技术,研究人员系统探讨了如何促进人与农田鸟类和谐共存。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

超千种鸟类会采食农作物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栖息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也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森林、农田、建筑物中,与我们共享一片土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显示,13400种野生动植物中,接近1/3的物种受农业发展威胁。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和发展整合自然生物过程的可持续农业。

根据最详细的全球尺度鸟类生活史资料——《世界鸟类手册》,有1057种鸟类会采食农作物。这主要包括鹦鹉科、雀科和鸠鸽科等的鸟类,它们分布广泛,在欧洲、北美、东非、印度和东南亚等地丰富度较高。

“鸟类能够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论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出站博士后黄程表示,鸟类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会从社会层面掩盖其间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如控制农作物害虫等。

实际上,多数鸟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其中包括以农作物为食的植食性节肢动物和以植食性节肢动物为食的食肉节肢动物。至今很少有研究从全球尺度,基于实证数据证实鸟类对农作物的间接服务最终能够影响农作物产量。

鸟类能增加木本作物产量

“我们构建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封闭实验数据集,涵盖153个封闭控制实验。”论文共同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表示,实验中,研究人员对鸟类能否接近农作物罩网进行了控制。罩网网格允许更小体形的节肢动物进入。

总体而言,鸟类能够增加咖啡树、苹果树等木本作物的产量。该研究还发现鸟类常给草本作物带来损害,比如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在负面案例中,涉及的鸟类多属于鹤科、鸭科、拟黄鹂科、椋鸟科、鸠鸽科。

“基于以上证据可以看出,减少鸟类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对人与农田鸟类和谐共存至关重要。”论文通讯作者刘阳说。

为了评估缓解措施成效,该研究构建了包含114个缓解措施实验结果的数据集,并通过整合分析发现,非致死措施能够减少鸟类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全阶段可用的彩带/旗帜、惊吓模型、罩网、驱鸟剂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灭虫威和4-氨基吡啶是有效的。然而,市场上最常见的驱鸟剂——氨基苯甲酸甲酯,基本上没有效果。在播种阶段采用的措施中,改变播种方式和秸秆掩盖比驱鸟剂蒽醌更有效。

寻求人与农田鸟类相处之道

近年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但实现人与农田鸟类和谐共存并非易事,会受多种复杂社会因素影响。”论文通讯作者李添明表示。

该研究整合了全球39个访问调查的数据,以探究人们对农田鸟类的看法。

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鸟类持正面态度的比例是持负面态度的2倍,低收入国家的人对鸟类造成的损失更敏感、对鸟类的非正面态度较多。

“我们从社会-生态视角,系统回答了人类与农田鸟类共存的4个关键科学问题。”李添明表示,一是鸟类与农业潜在冲突的空间范围;二是鸟类是否能为农作物提供正向净效应;三是如果鸟类对农作物存在负面影响,如何以非致死性的方法减少鸟类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四是人们如何看待鸟类对农作物的价值以及对鸟类的态度。

“这些研究结果强调物种保护和管理需要双管齐下,才能实现人类发展和物种存续的双赢。”李添明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2166

《中国科学报》 (2023-07-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从海子山出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