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11
选择字号:
新研究显著提升光催化水氧化性能

 

本报讯(见习记者孙丹宁)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及研究员李仁贵等在光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仿习自然光合体系中电荷传输链的原理,实现了光生空穴从铬酸铅光催化剂至钴立方烷分子催化剂之间的快速传输,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水氧化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光生空穴参与的水氧化反应是涉及多电子多质子转移的复杂过程,是光催化分解水反应的关键。而负载合适的水氧化助催化剂可提高水氧化反应性能,但是半导体与水氧化助催化剂之间的界面势垒,会阻碍光生电荷的传输和利用。

此项工作中,研究团队借鉴了自然光合系统电荷传递链中酪氨酸等电荷传输媒介的作用,利用铬酸铅光催化剂光生电子和空穴在不同暴露晶面间的光生电荷分离性质,借助超声辅助的手段,在铬酸铅光生空穴富集的氧化晶面上可控组装氧化石墨烯电荷传输层。

团队进一步通过氧化石墨烯电荷传输层与钴立方烷水氧化催化剂之间较强的范德华作用力,选择性地将钴立方烷分子催化剂吸附到铬酸铅的氧化晶面,从而实现光生空穴从铬酸铅到钴立方烷分子催化剂的有效传输,显著提升铬酸铅的光催化水氧化性能。

此外,团队通过表面光电压谱等手段证明,在铬酸铅氧化晶面与钴立方烷分子之间引入氧化石墨烯电荷传输媒介,可以有效抑制光生电荷在界面的复合,延长光生电荷的寿命,显著提升光催化水氧化反应性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2575

《中国科学报》 (2023-05-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