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李诚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22
选择字号: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河流沉积物中电缆细菌结构功能存在差异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李诚斌)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玫英团队在河流沉积物中电缆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

电缆细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沉积物的长线状电活性微生物,具有促进沉积物中硫化物去除和多环芳烃降解、抑制甲烷排放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驱动沉积物元素循环、促进原位修复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如能阐明电缆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将为科学合理评估和利用其生态功能、促进水生态健康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据了解,许玫英团队是国际上最早关注受污染河流沉积物中电缆细菌生理生态功能的研究团队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将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模拟研究相结合,发现电缆细菌在珠江三角洲河流中具有清晰的生物地理分布模式,水质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该细菌在IV类和V类水质河流中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研究发现,尽管在硫化物含量相对较低的III类水质河流和污染较严重的VI类(黑臭)水质河流沉积物中电缆细菌均表现出较低的多样性、较窄的细胞宽度、较弱的产电硫氧化功能活性,但在这两种水质条件下电缆细菌所富集的功能基因存在明显差异。该细菌在III类水质河流沉积物中主要富集参与碳、硫循环的功能基因,而在VI类水质河流沉积物中则主要富集抗逆性相关的功能基因。

该研究补充和拓展了人们对电缆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理生态功能的科学认知,并为进一步利用电缆细菌的功能活性加速河流沉积物原位修复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6468

《中国科学报》 (2022-06-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南极海冰损失或致风暴增加 十年遥感路,拓展海南新“视”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