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4
选择字号:
在动物与人之间建一道“防火墙”

 

《病毒博物馆:中国观鸟者、病毒猎人和生命边界上的健康哨兵》,[法]弗雷德里克·凯克著,钱楚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定价:55元

■张田勘

巴黎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弗里德里克·凯克的新著《病毒博物馆:中国观鸟者、病毒猎人和生命边界上的健康哨兵》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防范疾病从动物传播到人。

事实上,并非凯克一人在考虑这个问题,所有疾病控制和预防专业人员、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以及临床医务人员都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只不过,基于在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的长期田野工作,观察并追访微生物学家、兽医和鸟类学家的工作,凯克把他的工作和思考做了一些总结,提出了一些与公共卫生措施并行的防疫策略,主要是提醒人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病原体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联,以达到防止疾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的目的。

人其实也是动物的一部分,因此,预防疾病从动物传播到人会有较大的难度。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可能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也可能涉及非常规病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食物、水、空气(呼吸)和环境传播给人类。当然,由于人和动物有较大的物种隔离,因此从动物到人传播的疾病又可以通过种种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

本书讨论得比较多的是,预防人兽共患病既可以从流行病的角度,如观察动物疾病来及早发现,又可以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微观角度来尽早预测病原体的突变,以及预测这样的突变是否可能影响和感染人,从而及早行动,在动物和人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让人类免患或少患疾病。

禽流感就是一种既感染禽类,又感染人的重大疾病,人类在这一疾病上付出了太多的沉痛代价。1918年的大流感就是禽流感,病原体是H1N1,导致全球约5000万人死亡。最初这种流感是从禽类暴发,然后传染到人,再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传播全球。但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不清楚最初是从什么地方由什么禽类染病后传染到人的。

1997年,香港发生H5N1禽流感,经过流行病溯源,人们知道了这次流感首先在鸟类身上暴发,再从鸟类传染到鸡,由鸡传染到人,因为H5N1病毒属于鸟类病毒,能感染人。

这次流感促成了人们用禽流感作为模型之一来研究传染病如何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在2009年首先在墨西哥发生的H1N1从猪到人的传播过程中,也得到某种程度的预警。

一方面,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哨兵”来观察和预测疾病,对于流感预测,“哨兵鸡”极为重要。2009年,香港一家养鸡场的主人就根据这个原理,提出了流感可能会在香港和亚洲暴发和流行的预警。

香港这家养鸡场对大部分鸡都注射了H5N1禽流感疫苗,但是故意留下几百只鸡不予注射疫苗,它们就是“哨兵鸡”。一般情况下,养鸡场每天有10多只鸡死亡是很平常的事。但是,2009年12月6日,鸡场主人发现有200多只鸡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死亡的鸡中有一半是“哨兵鸡”。农场主人马上报告香港公共卫生部门,后者派出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的专家小组进行病毒提取分析,发现病原体是H5N1病毒,属于Clade 2.3.4亚型,这种病毒主要在华南和越南的家禽和野生鸟类中传播。

随后,香港采取了措施,捕杀出现禽流感的农场中的鸡只,禁止活鸡买卖,公众广泛注射流感疫苗,因而避免了当年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禽流感在人际间的传播和发病。

另一方面,阻断传染病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需要当今的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的认知来预测和预防。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罗纳德·富希耶教授在对H5N1野生型和实验室合成型流感病毒进行研究时发现,有5个核苷酸发生了突变。富希耶认为,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做出流感的红色预警,因为这5个核苷酸的变化导致病毒更容易传播到人,并且致死率更高。

这并非只是实验室通过对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控提示及早防范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其首先从动物实验获得了证据,因为2011年富希耶在对雪貂进行实验时发现,感染了H5N1的雪貂通过喷嚏就可以传染健康的雪貂。此后对染上流感的雪貂提取病毒进行基因分析,发现这种病毒已经变异,从而发布流感的红色预警。

本书提出的这种见解对其他疫病也是适用的,如新冠肺炎。未来不只是针对新冠肺炎,对于其他人兽共患病都需要有观察、有预警。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身上出现的前期征兆都要重视,并且要迅速采取行动,如减少肉、蛋、奶制品甚至某些蔬菜等食物所致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减少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勤洗手、戴口罩等,以减少人兽共患病的传播。

《中国科学报》 (2021-03-04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