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30
选择字号:
疫情在亚欧两地平行传播新冠病毒竞争迭代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最近,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寻找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期间,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的人群里的初始演化。论文的结论是亚洲的毒株虽然最早引发人们对公共卫生的关注,但是在2019年秋季前,新冠病毒已经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缓慢地传播了。竞争的结果是,到2020年4月时,亚洲的毒株已经完全被欧洲毒株取代了。

关于病毒起源和疫情传播,要区分“病毒起源地”与“疫情暴发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任何生物的起源,无论是人、狗或被子植物,往往都有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生物特征会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病毒起源地(即PL0)应当是人迹稀少的动物宿主的栖息地,病毒得以在此处与其动物宿主展开“军备竞赛”。随后,病毒进化成熟后再扩散到没有免疫的人群。疫情暴发地(即PL1),准确来讲与PL0有所不同,原因是PL1里的人群对此种病毒没有免疫力,说明人群事先并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简言之,病毒起源地必须有一定的条件让病毒在一个漫长的过程里逐步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的原发地仍然没有清晰的科学证据和确定结论。

从人口健康的角度来看,真正重要的问题不是病毒的起源,而是疫情的扩散。病毒离开原发地之后开始传播。虽然初始时最受瞩目的是第一疫情区,也就是第一个正式报道疫情的地方,但病毒很可能从起源地入侵几个不同的地方,从而引发疫情。

过去研究焦点放在一株一株的病毒分析。因为毒株数量巨大,有几百万条序列,一条条来看很容易忽视初始的变化。NSR的研究把焦点放在对突变位点的研究上,总数不到一百个,因此很容易掌握病毒早中晚期的演化。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演化是一波波“突变群”的更迭取代。从2020年初到2021年底,新冠疫情至少有5波的“突变群”。每一波由一个带有新突变群的毒株引发。2020年初的第一波“D614G突变群”非常特别,也是NSR研究的关注点。这一群的4个突变(简称 DG组突变)在人群传播之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了整个疫情的奠基石。更重要的是疫情在2020年初刚开始时,DG组在欧洲已经是主要的毒株(2019 年9月已经在意大利被发现)。2020年3月之前,DG组没在中国发现,在亚洲也极少见。

上述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早期分别在亚洲与欧洲两地独立传播。也可能有其他的独立传播途径,但是2020年初的数据量太少,不足为证。DG组突变在欧洲出现,进而扩散全球。在这之后,又有4波新的毒株传播,包括最近的Delta株,都是从DG毒株持续进化而来的。在新冠病毒的流行演变过程中,变异毒株的取代更迭已经发生了多次,后续还有发生新的更替的可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3/nsr/nwab223

《中国科学报》 (2021-12-3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