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瑞克·德里奥利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朱琳
“我真的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再次访问贵校,继续与你们的教授、研究人员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促进膜科学和膜工程技术进一步发展。”电脑前,欧洲膜学会名誉主席、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恩瑞克·德里奥利热切地回复着来自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的祝贺信。日前,恩瑞克·德里奥利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乔旭第一时间发去祝贺,希望他能早日回校指导。
7年前,恩瑞克·德里奥利与南工大建立联系后,交流合作就从未断过线。其实,早在40年前,恩瑞克·德里奥利的名字连同他的青春就与中国膜科学技术的启蒙、扎根和发展紧紧相连……
“第一”是他与中国的特殊纽带
1981年,恩瑞克·德里奥利创立了欧洲膜学会,致力于推进膜科学技术上的国际合作。在寻找第一个合作对象的时候,他想到了中国。
“这并非偶然。”恩瑞克·德里奥利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末,他受邀来到北京,与中国膜科学研究者做了一次深入交流,“有严密的计划、良好的机制,那时你就能预料到中国未来的膜科学技术发展不可限量”。中国成为恩瑞克·德里奥利扩展对外交流的第一个国家,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架起了合作的桥梁。
“第一”也成为恩瑞克·德里奥利与中国的特殊纽带。2014年7月,国际膜与膜过程大会(ICOM)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恩瑞克·德里奥利称之为“至今最成功的一次膜界盛会”。发起于1984年的国际膜与膜过程大会是膜领域全球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作为发起人之一,恩瑞克·德里奥利一直积极地为大会在南工大举办牵线搭桥。
事实上,早在国际膜与膜过程大会成立之初的1986年,恩瑞克·德里奥利就在甘肃兰州第一次举办了“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暑期学校”,让中国膜科学研究者第一次“开眼看世界”。
科研与产业化一同扎了根
膜技术是本世纪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是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撑关键技术之一。恩瑞克·德里奥利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他创立的膜蒸馏、膜结晶、膜冷凝等技术,为中国学者提供了膜研究的新方向和“二次开发”等课题。
40年间,在恩瑞克·德里奥利的积极推动下,南工大与国际各大研究机构共同申报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欧盟Horizon2020、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科技城项目等。从深钻膜科技到扎根中国这片土地,他还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研究所首位外籍项目经理,对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参与编制多份研究报告,并提出了很多前瞻性建议。
800多篇学术论文、24本书,欧洲膜学会创始人、“理查德·本”奖获得者……近些年,在他的丰富履历和荣誉中,还多了“中国膜工业协会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奖”“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奖”和“江苏友谊奖”,这是对他在中国膜科技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肯定。
八旬学者一直和学生在一起
“座无虚席,很多学生从外地慕名赶来。”南工大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金万勤清晰地记得2015年恩瑞克·德里奥利受邀来校作讲座的场景。此后,每年给南工大本科生做讲座成为他的固定内容。同年,他还给研一学生上起了全英文课程《膜材料》。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恩瑞克·德里奥利就已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担任多名中国留学生的导师。上世纪80年代早期和后期,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以及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膜技术研究所,他和同事们一直保持着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合作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他亲自指导的中国留学生有20余名,遍布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所高校,这些学生逐渐成长为中国膜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
年近八旬的恩瑞克·德里奥利称中国为“第二故乡”,每年要在中国待上4个月。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恩瑞克·德里奥利的中国之行,但线上指导与合作却跨越了网速和时差的重重阻隔,走进了与南工大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研究生的实验中。疫情期间,他还把南工大研制的改性PVDF膜用于膜冷凝病毒防治技术,为预防新冠肺炎为代表的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客厅里,12岁的外孙女学习中国古诗的声音洋洋盈耳,恩瑞克·德里奥利的思绪被拉回现实。如今,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和爱好,把自己仅会的几句汉语教给外孙女,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中国科学报》 (2021-12-28 第8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