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新红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24
选择字号:
张爱玲传记“无可推荐”


今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如此老练的文字是她在19岁时写的。“出名要趁早”,1943至1944年,二十三四岁的她就创作了多部惊世之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天才作家被“发现”以来,读张爱玲的热度一直未减。作家陈克华说,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并不为过。由她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每部都极受关注。

对这样一位作家,怎能让人不对她的人生好奇呢?事实上,国内出版了不少有关张爱玲的传记。

于青是国内较早为张爱玲写传记的学者,她所著的《天才奇女——张爱玲》(现名为《张爱玲传》)初版于1992年7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本传记也是早期“张迷”的必读书。于青客观地叙述了张爱玲生平事迹与著作,在当时来说,书中所用史料是丰富的。

南京大学教授余斌的《张爱玲传》于1993年出版,是目前张爱玲传记中再版次数最多的一部。

“绝不把传记当作传奇来做”,作者以“还原”为手段尽可能严谨地推求张爱玲作为一个普通人,她的心理、她的环境,以此为凭据来解释在当时的处境下她的反应和行动举止。作者希望为张爱玲“祛魅”,从而达到“接近”她的目的。

除这两部传记外,比较早的还有刘川鄂的《张爱玲传》、张均的《张爱玲传》等。而张爱玲弟弟张子静写的《我的姊姊张爱玲》,被学者陈子善称为“前传”,此书提供了张爱玲不少珍贵的一手信息。美国学者司马新的《张爱玲在美国——婚姻与晚年》,则带有“后传”性质。

但是,诸多学者也表示,目前市面缺少好的张爱玲传记。

首先是材料的缺乏。余斌的《张爱玲传》出版时,有关张爱玲的材料太少,张爱玲的几部自传体小说,如《小团圆》等还没出版,虽然再版时经过增补内容加以修订,但主体内容几乎未经修改、增删。

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曾表示“我绝对不会写张爱玲传”,原因是“张爱玲有些时期的资料太多,有些时期的资料太少”。

学者止庵在他的微博中写道:“今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她的传记值得一读,无可推荐。”他说自己确实曾经酝酿多年,现在已经彻底决定放弃。原因是材料不够,写不了。虽然《小团圆》是自传体小说,但不能全当真,尤其是细部,都是虚构。

其次是一些所谓的传记只是各种材料的东拼西凑。如陈子善为青年学者王羽《张爱玲传》作序所说,“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许多张爱玲传记质量并不高,据第二手第三手并不可靠的材料东拼西凑的有之,照搬照抄胡兰成著《今生今世》、过分渲染‘张胡之恋’的有之,名为替张爱玲作传其实是自说自话,任意曲解传主的也有之”。

王羽是“张迷”,她的硕士论文就是以张爱玲为题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潜心研读上世纪40年代“东吴系女作家群”的作品和众多历史小说,对那个时代有较为整体的认知。

陈子善认为,这部传记将张爱玲的生平和创作分为“上海岁月里不幸的她(1920—1937)”“沪港双城记里的传奇(1937—1955)”和“美国故事后的天地人(1955—1995)”3个阶段,突破了以往不少传记把张爱玲登上文坛后的上海时期(1942—1952)和香港时期(1952—1955)各设专章加以论述的惯常做法,较好地整合了已有史料,更注重新史料的发掘,不人云亦云。

一百篇解读文章,不如去读一篇张爱玲的作品。当然,张爱玲的传记以及其中的材料,能让喜爱她的人与她沟通对话,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以至于进一步探索张爱玲复杂而又迷人的文学世界。(温新红)

《中国科学报》 (2020-09-24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