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24
选择字号:
不完美的大脑

 

《大脑修复术》,姚乃琳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3月出版,定价:56元

你在一生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源自你的大脑。

■本报记者 袁一雪

出门忘带钥匙、看书总是跳行、大脑缺乏创造力、失眠、连续几周坐立不安、强迫自己反复洗手……如果你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的大脑工作可能不太正常,与此对应的可能是抑郁、强迫、焦虑、躁狂等心理学中的专业词汇。

“你在一生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源自你的大脑。”香港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姚乃琳在《大脑修复术》的“前言”中写道。在描写了种种症状后,她又写道:“亲爱的读者,不用怀疑,你肯定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没有人能拥有完美无缺的大脑,甚至没有人的大脑是完全‘正常’的。每个人的大脑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或‘不正常’。”

这也是《大脑修复术》的写作目的,“让读者理解,完美无缺的正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正常才是常态,不完美才是才华本身”。

从故事开始

“读博期间,我有一段时间需要采访大量的帕金森病患者,并且要扫描他们的大脑。45岁的中层管理人员穆先生就是其中一个。在他来实验室扫描大脑之前的一年,他变得暴饮暴食,每天极度渴望吃大量的高糖食物,他嗜赌成性,每个星期都要买彩票……当时一起做研究的神经科医生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这和穆先生服用的治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药片有关。”

这是第6章“上瘾是欲望,不是快乐”开头描述的事例,该书中几乎每一章都以一个案例开始,有些故事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有些则是第三人称。“那是我亲身经历或者我从朋友、同事那里听来的案例。”姚乃琳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写《大脑修复术》之前,姚乃琳在微博上已经断断续续做了近10年的科普。“从2017年底起,我开始陆续写科普长文”,这些文章后来成为了《大脑修复术》的主体内容。

中信出版社找姚乃琳约稿时,虽然大部分稿件已经成型,但她还是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调整文字和结构。“一本书与一篇文章不同,需要有核心的逻辑点,然后由一个点变成一条线,再成为一本书。这个过程需要仔细雕琢和打磨。”

努力呈现问题的本质

为了让内容更准确,姚乃琳在写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献,而最让她难忘的是在精神科住院部参与临床研究的几周,在那里她真实接触到了精神病患者。“他们都是大脑高级功能出现损害的精神病患者,才被送入医院。”

服药过后,病人情绪都会比较稳定,表达也会变得纯真。“你能看到病人会给保安按摩,他们并不是带有讨好意味的,只是感觉保安的工作很累,单纯地帮他放松。”姚乃琳回忆说,“因为社交功能中,掩饰情绪、控制行为甚至勾心斗角,都是比较高级的功能。社交功能受损的精神病患者高级社交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这使得他们拥有的只有最单纯的社交本能。”

在住院部,姚乃琳看到将小患者抱起安慰的老患者,也看到渴望为环保尽一份力的年轻患者。“他们就像是从万花筒中看到的不同角度的花纹,单纯、可爱。”姚乃琳说,也因为对精神病与心理的研究,她认为看世界的视角应该更加丰富。“其实精神病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正常人的精神在相对正常的维度中,而精神病人出问题的原因往往是某个维度发展到了极端,导致他们无法适应社会。换句话说,精神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个灰度条。”

如果书中有遗憾,姚乃琳觉得还是现代科技对大脑研究得不够透彻,科学研究结果每天都在更新,新的研究可能推翻旧的结论。但她依然将有结论的研究写出来。“我是科学研究出身,喜欢探索事物的本质。其实很多大家都会有的心理困扰,例如原生家庭、情绪和恋爱等问题的表象背后,都隐藏着某些共同的本质,这是我感兴趣的探寻点。”

书中最令她满意的一章便是第6章。在这一章中,主要描写的是人类成瘾的大脑机制。书中写道:“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多巴胺描述成人类愉悦感的来源……但是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多巴胺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快乐分子’。多巴胺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奖赏回路中的多巴胺,一是作用于我们的奖赏系统,让我们产生欲望;二是让大脑预期奖赏,让你去主动选择能得到超出预期奖励的行为。”事实上,“多巴胺不代表体验的愉快程度,而代表体验的价值”。

了解成瘾的过程,就不难联想到习惯的养成与之相似,事实也的确如此。“研究发现,一个行为从被学习到无意识习惯的过程中,大脑的活动会从纹状体的腹侧逐渐转移到纹状体背侧,随着这个习惯的形成,大脑前额叶控制该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变弱。也就是说,随着习惯的形成,它会变成一个打包好的自动过程,而大脑高级皮质会逐渐放弃对这个主动过程的控制权,习惯也因此变得容易调用而难以改变。”

“成瘾的形成其实与强迫症形成也有关系,例如,强迫症为何会出现仪式化的行为,甚至抑郁症病人很难学习,都是因为奖赏回路出了问题。这是本质,是大脑内在的生理机制,了解这一点后,就能明白很多看起来迥异的精神病症状,它们背后可能出自同一个机制。”姚乃琳说。

每章聚焦一个问题

这本书的19章内容共聚焦了19个问题,除了成瘾、焦虑、抑郁外,还有创造力、记忆力、躁郁症等。“其实,每个大脑问题所涉及的特质都不是界限分明、非黑即白的,它们更像是连续的山坡,在我们的大脑中以不同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姚乃琳解释说,“在本书每章的前半部分,我会用有趣的科学实验、经典案例和生活小故事为你详尽介绍这个大脑特质的表现和背后的机制;在后半部分,我会针对这个特质为你提供自我改善的方法。总之,你的大部分对自己大脑的好奇、疑惑和忧虑,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现在,姚乃琳正在酝酿下一本关于大脑和情绪的书,同时她也是自媒体账号“酷炫脑”的主创。“酷炫脑的定位是做脑科学科普,我们现在的团队拥有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交叉背景,目前全网受众有100多万人,未来我们希望中国每一个人都能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和精神困扰。”至于内容定位,她的回答与公众号的名字一样“酷炫”:“我写作的出发点都是以我个人的审美为主,我会给读者分享我觉得‘酷’的内容。我希望‘酷炫脑’可以提升读者的科学审美,让读者可以看到他们不曾看过的酷炫世界,而非投其所好。”

《中国科学报》 (2020-09-24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