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张弛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显示,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也就是说平均11个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在预防阶段至关重要。目前社会上预防糖尿病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吃水果蔬菜、树立正确的预防意识等。
这些观点得到了科学验证吗?是否有证据表明这些方式对糖尿病预防有效?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郑钜圣与8个欧洲国家的40多位营养学家一起,经过5年合作,检测分析了1万多个新发糖尿病病例和1.3万个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样本,从血液营养标记物的角度证明了多摄入水果蔬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本文特指Ⅱ型糖尿病)。
研究推论出,每天多摄入66克蔬菜水果,糖尿病患病风险会降低25%。这为公共卫生领域膳食指导提供了建议和参考。相关论文7月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追踪8国 记录逾万病例数据
这项关于水果蔬菜营养标记物与糖尿病预防的研究,从郑钜圣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遗传流行病学和营养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时就开始了。2018年,他加入西湖大学,继续进行后续研究。
“我们通过追踪记录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8个欧洲国家的1万多个糖尿病病例,并通过1.3万个健康人群对照,从营养标记物的角度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确实对预防糖尿病起积极作用。”郑钜圣说。
这些样本是通过近10年追踪、在40多万人中筛选出来的,因此有长期数据支持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前也有很多团队做过类似研究,一些团队使用问卷调查,这种实验方法带有实验者的主观意愿,因此结果可能存在误差。而其他研究团队的样本可能仅有几百人,追踪时间也比较短,这样统计的数据代表性不强。这次研究参与人数样本多、实验时间长,且通过比较科学的方法验证结果,这在公共卫生领域意义重大。”郑钜圣解释道。
研究团队记录下实验人群最初血液中7种营养素指标(包括维生素C和6种类胡萝卜素),这7种血液指标很早就被证明是有效蔬菜水果摄入对应的营养标记物。总体而言,摄入蔬菜水果越多,这7种指标在人体内的含量就越高。
通过定期测量和追踪,研究团队发现体内营养标记物越高,患糖尿病的概率越低。“这就说明多摄入水果蔬菜,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病概率。”该项目合作者、剑桥大学教授Nita G. Forouhi说。
数据统计表明,7种营养标记物总体升高一个标准单位(对应每天多摄入66克蔬菜水果),糖尿病患病风险就会降低25%。
如果把人群按照蔬菜水果摄入量平均分成5组,最高组平均吃508克,最低组274克,最高组相对最低组,糖尿病风险下降50%。
果蔬有助后续糖尿病预防
尽管摄入水果蔬菜预防慢性病是一个常识,但是大部分人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持久贯彻。本项研究结果强调,无论人们目前水果蔬菜的摄入量高或低,增加一定量的摄入都有助于后续的糖尿病预防。
英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摄入5份水果蔬菜(一份为80克左右),但是实际上50%~60%的人达不到这个标准。
“其实一天摄入这么多的水果蔬菜一点不难,一个苹果就可以算上一份,加上午饭晚饭一荤两素,很容易达到这个标准,关键是如何坚持培养这种健康的生活意识和习惯。”郑钜圣说。
那么,蔬菜水果怎么吃?有推荐的品类吗?
郑钜圣的答案是没有特别的推荐,水果蔬菜内含的营养成分大同小异,吃的种类最好多而杂。“作为营养学家,绝不会推荐单一食物来源给健康人群,也不会推荐膳食补充剂。因为营养学讲究的是一个整体平衡,而长期食用单一食物会破坏这种平衡。”
尽管对于摄入水果蔬菜的种类没有特别的推荐,但是关于烹饪方法,郑钜圣则推荐食用天然食物。“水果推荐直接吃,尽量不要榨汁或者加工,因为榨汁过程中会损失很多营养物质,而且不知不觉会摄入过多糖分。蔬菜也是,如果不适宜生吃,可以蒸煮或者少油煎炒。”
不同地区因为生产条件不同,当季的水果蔬菜也会有差异,不同水果蔬菜在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上有区别吗?
“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为蔬菜水果都含有基本的有机物,比如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而其中细微的差异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中也可以忽略不计。”郑钜圣说。
尽管郑钜圣团队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欧洲,但是对于全球其他地区的膳食也具备同样的指导意义。“当然,结束这项长期追踪研究之后,我也着手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开展研究,对比看是否可能存在差异。”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6/bmj.m2194
《中国科学报》 (2020-07-1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