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
FGF21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抑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美国爱荷华大学Matthew J. Potthoff、丹麦哥本哈根大学Matthew P. Gillum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FGF21激活腹内侧下丘脑谷氨酸能神经元来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该项研究成果7月7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研究人员确定了下丘脑中的FGF21靶细胞,并揭示了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的FGF21信号是介导FGF21诱导的糖抑制和甜味偏好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此外,研究人员表明FGF21直接在腹侧下丘脑(VMH)中发挥作用,从而专门调节蔗糖的摄入量,而不是非营养性甜味偏好、体重或能量消耗。
最后,这些数据表明FGF21通过增加VMH中神经元的激活和兴奋性来影响神经元活动。因此,向VMH谷氨酸能神经元传递信号的FGF21是神经回路中调节蔗糖摄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FGF21是肝脏产生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可调节营养和代谢稳态。当大量营养素失衡时,FGF21的产生会增加,并向大脑发出信号以抑制糖的摄入和甜味偏好。但是,介导这些作用的中枢靶标尚不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06.008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Apgar评分与早产儿中新生儿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索尔纳医院Sven Cnattingius团队分析了Apgar评分与早产儿中新生儿死亡风险的相关性。近日,该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胎龄是早产儿中新生儿死亡(出生后28天之内死亡)的主要决定因素。胎龄和Apgar评分对新生儿死亡风险的联合影响尚不清楚。
研究组使用瑞典医学出生登记数据,确定了1992—2016年出生的113300例早产儿(妊娠22周0天至36周6天)。在根据胎龄(22~24周、25~27周、28~31周、32~34周以及35~36周)进行分层的分析中,研究组根据5和10分钟时的Apgar评分以及5~10分钟之间的Apgar评分变化,来评估校正后的新生儿死亡相对风险和新生儿死亡率的绝对比率差异(即每100例婴儿中的新生儿死亡人数)。Apgar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新生儿身体状况越好。
共有1986例新生儿死亡(1.8%)。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从0.2%(妊娠36周)至76.5%(妊娠22周)不等。Apgar评分越低,在所有胎龄分层中新生儿死亡的相对风险越高,新生儿死亡率的绝对比率差异越大。
例如,妊娠28~31周出生的婴儿中,以9~10分的婴儿为对照组,根据5分钟Apgar评分校正后的绝对率差异,0~1分时为51.7,2~3分时为25.5,4~6分时为7.1,7~8分时为1.2。与稳定的Apgar评分相比,Apgar评分在5~10分钟之间增加与新生儿死亡率较低相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Apgar在5分钟和10分钟时的评分可为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新生儿存活预后提供有用信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NJ202007023830110
《英国医学杂志》
不同生物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利弊差异很小
德国卫生保健质量与效率研究所Beate Wieseler小组比较了不同生物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7月7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该成果。
为了评估生物药物在足够相似的患者人群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基于当前关键结局定义的相对有效性,研究组使用临床赞助商提供的临床研究报告和类风湿关节炎关键结局数据,汇总了从建库到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重新分析筛选出标准甲氨蝶呤治疗失败至少24周后,采用生物药物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人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
最终共确定了45项合格试验。结合来自临床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对单个患者数据再分析的汇总结果,研究组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得到足够相似的人群和网络荟萃分析的同质研究结果,包括多达35项关于8种生物药物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研究。
这些分析表明,联合治疗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很小。
例如,就临床缓解或疾病活动度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分别≤2.8或≤10)而言,anakinra与其他7种生物药物相比,临床获益更低;就严重不良反应或感染而言,certolizumab聚乙二醇与其他7种生物药物相比,显示出更大的危害。
某些结果的95%置信区间非常宽,暗示这8种生物药物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差异,但对于疾病活动低、严重不良事件和感染来说,宽95%置信区间并不那么显著。由于缺乏针对性试验,结果主要是基于有限数量研究的间接比较,不能包括最近批准的Janus激酶抑制剂。
总之,对甲氨蝶呤治疗失败后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同生物药物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之间的利弊差异很小。不过由于缺乏长期直接比较,该分析存在一定缺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6/bmj.m2288
《中国科学报》 (2020-07-14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