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晨 王一凡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6-16
选择字号:
农学智库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王一凡

作为长三角区域“第一粮仓”、我国南方最大的粳稻主产区,江苏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洪程撰写了《开展比学赶超 奋力推进“苏米”产业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建议,提出“促进苏米品牌建设,打造稻米产业强省”,为建设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提供了重大决策支持。这一建议得到专家学者和省市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学科针对农业技术、管理、制度、政策等“卡脖子”难题开展调研与分析,在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上不断建言发声,为保证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智库”贡献。

为“苏米”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决策支持

今年4月2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江苏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比学赶超中狠抓落实,在争先进位中奋发向上,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不断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

“比学赶超”精神在张洪程的心中激起了共鸣。他结合国家特别重视“保粮食能源安全”的新形势新要求,集中了“江苏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有关想法和建议,撰写了前文提到的建议。

这份建议指出,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产好江苏粮,做强优质米”,推进“苏米”产业走在全国最前列,是江苏省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好头、领好向”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使命担当。

2018年,江苏省将优质稻米产业列为“全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八大千亿级农业特色产业之首。近年来,“苏米”产业的千亿级目标得到有效推进。

张洪程指出,要在稳定目前稻作产量水平的前提下,大面积实现绿色优质、丰产、高效,稻农作业省力、舒适,率先实现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高、经营者素质高、稻田环境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

“这是江苏省数千年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新革命,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中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有许多难啃的骨头,需要在技术、管理、制度和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性的集成创新。”张洪程说。

为此,他建议开展“五大创新”,即品种创新、稻作技术创新、优质稻米保鲜与加工技术创新、品牌整合与创新,以及体制创新。

5月15日,张洪程将此建议提呈江苏省委、省政府。很快,建议被采纳,并列为立项督办件,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按要求抓紧研究落实。

针对江苏稻米产业开展战略研究

扬大农学院为什么能快速、精准地对“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备受肯定的建议?

这源于张洪程带领的团队多年来持续深耕“江苏优质稻米产业”的经验积累。

江苏水稻单产不断取得新突破,3000多万亩水稻持续高产稳产。经过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江苏省将优质作为水稻生产的首要目标,并培育推广了一大批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

然而,目前江苏水稻产业面临国家收购保护价下调、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差的局面。另一方面,江苏大米加工企业多、规模小,加工质量参差不齐,急需打造优质大米品牌。

为此,张洪程团队于2019年6月起,牵头实施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咨询项目“江苏省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凝聚多学科、多部门研究力量,对江苏省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前瞻性研究。

参与咨询项目的扬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建飞说,基于水稻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分析的视角,团队对江苏省稻米全产业链进行诊断和优化研究,形成了多份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多项实施方案和政策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将为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加速打造水稻绿色发展先行区

农学院院长严长杰表示,一直以来,作物学学科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围绕农业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长期努力和贡献。

2017年起,由张洪程领衔,良种繁育、优质栽培、绿色增效、机械智能发展等多个专业领域教授、学生协同“作战”,开展了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长江经济带水稻生产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面向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稻生产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集团出击”。

调研发现,稻农收益受到成本“地板”抬升与价格“天花板”封顶的双重挤压,积极性受挫;而在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农业基础支撑条件的约束和要求下,水稻生产方式亟待向绿色生产发展转型。

他们认为,长江经济带水稻生产必须找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的新路径,实现由产量导向型生产向绿色可持续生产的转变。“长江经济带应努力成为全国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先行区。”张洪程说。

“我们依托设立在多地的长期工作站点,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搜集汇总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近5年的水稻生产情况、方式、投入、效益等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处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陆建飞说。

根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域性发展实际情况,他们“靶向性”提出了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配套对策。

“该研究成果对推动长江经济带水稻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为副组长的结题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的成效表示认可。

《中国科学报》 (2020-06-16 第7版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