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6-8
选择字号:
与疾病斗争:没有民族主义 只有国际主义
——访尼帕病毒发现者、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Lam Sai Kit

尼帕病毒发现者、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Lam Sai Kit

 

本报记者 冯丽妃

近日,西非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卫生部宣布,已证实该国西北部暴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

据悉,这是自1976年以来该国第11次发生埃博拉疫情。6月3日,世卫组织(WHO)称,刚果(金)姆班达卡市暴发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已发现8例感染,其中4例死亡。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此背景下,埃博拉疫情的卷土重来让很多人担心两种疫情叠加的潜在风险。

那么,两种疫情是否可能叠加?国际社会应如何开展科技合作,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疫情风险?《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尼帕病毒发现者、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Lam Sai Kit。

与新冠不同,埃博拉病毒传播有限

《中国科学报》:在遭遇新冠、麻疹等疫情的背景下,新一轮埃博拉病毒暴发会给刚果(金)带来怎样的影响?

Lam Sai Kit:姆班达卡市发生的新埃博拉疫情,随着检测的增加,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被确诊患有这种疾病。

埃博拉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由于存在不同的病毒株,因此导致的死亡率从25%到90%不等。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人们把很大希望寄托在预防疾病传播的实验性疫苗上。

西非2014年暴发的疫情被WHO称作史上“规模最大、最严重、最复杂的埃博拉疫情”。在2016年6月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结束之前,超过2.8万人感染,超过1.1万人死亡。

2018年暴发的上一轮疫情还未结束,两年里感染3300多人,其中2200多人死亡,被称为史上第二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目前,刚果(金)东部漫长、艰难和复杂的埃博拉疫情仍处于最后阶段,该国同时在抗击新冠病毒和世界上最大的麻疹疫情(6779人死亡、36.9万多人感染)。新一轮埃博拉疫情,使这个中非国家本已脆弱的卫生状况更加恶化。

《中国科学报》:新冠病毒未去,埃博拉又至。一些人担心两种疫情叠加带来的潜在风险,你如何看?

Lam Sai Kit:令人遗憾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洲发生了新的疫情。埃博拉和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埃博拉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体液或身体产生密切接触实现人际间传播,最具传染性的是血液、粪便和呕吐物,而新冠病毒则是通过有症状和无症状病例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与新冠病毒不同,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是有限的,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于2月14日传播到非洲。非洲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在埃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在尼日利亚。经确认的输入性病例大部分来自欧洲和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国科学报》: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很难结束,加上埃博拉卷土重来,你对应对这两种疫情有何建议?

Lam Sai Kit:新冠肺炎疫情到达非洲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地方晚得多。因此,非洲可以获得有关该病流行病学的许多信息,包括传播方式、快速检测、接触者追踪、隔离、治疗,以及采取必要的遏制和缓解等公共卫生措施。

不幸的是,由于非洲联盟的卫生系统较弱,可能不能充分实施一些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被认为有用的措施。

非洲面临的挑战包括实现快速检测、提供进行检测的人力和基础设施、追踪接触者、隔离和治疗等。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很难有足够的医疗供应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前线人员,由于病毒通过呼吸传播,处理大量病例也很困难。约1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症状,非洲需要重症监护病房床位和呼吸机,这在非洲供不应求。许多地区迫切需要提高医护能力,这需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加强合作,形成真正科学协作网络

《中国科学报》:在此背景下,你如何看待科学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不同国家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Lam Sai Kit:在2014年至2016年的埃博拉大暴发期间,我们吸取了许多教训,这些教训有助于应对新冠病毒疫情。

目前非洲已经建立了若干诊断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立将在疫情控制中发挥巨大作用。许多非洲国家在管理传染病暴发和分享技术知识、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他们已学会与私营部门以及WHO等国际卫生机构合作,共同抗击传染病。许多个人以及来自海外的非政府组织也承诺在病毒大流行期间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

这是一种“无国界的世界”真正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如我在马来西亚尼帕病毒暴发期间所提出的,“在与新出现的疾病的斗争中,没有民族主义,只有国际主义”。

非洲不是在孤军奋战。中国已经承诺通过提供医疗专业知识和医疗用品提供帮助。马云基金会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等参加了一个特别的网络研讨会,让非洲和中国的医生搭档,讨论抗击新冠肺炎的方法,承诺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的知识、经验和最佳做法。他个人承诺提供医疗用品,在经济上提供帮助。而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各国政府应如何理性开展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以应对新冠病毒和其他全球风险?

Lam Sai Kit: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抗击新冠病毒上,而不是互相攻击。在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之前,世界必须形成统一战线,与这个共同的敌人进行斗争。研究人员必须共同努力,开发更廉价、优质、灵敏和更具针对性的测试方式,启动国际研究计划,开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分享技术知识和专门知识是极为重要的,不应因政治分歧而威胁或削弱这种努力。自从美国决定停止资助并脱离WHO以来,WHO的工作已经受到了影响。非洲国家肯定会感受到这种影响,因为WHO依靠会员国的捐款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工作。

《中国科学报》:科学无国界。你怎么看待共建科学命运共同体,以此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你对未来国际科技合作有何期望?

Lam Sai Kit: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国界的世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世界一端暴发的疾病会在数小时内蔓延到另一端。这种情况已经在H1N1流感、SARS、MERS、寨卡病毒等新发传染病中得到了体现。因此,重要的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各国政府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专门知识进行合作。要加强我们现在已经拥有的一些科学组织的合作。包括非洲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疾控中心,我们应该形成一个真正的科学协作网络,不涉及政治。

WHO在发挥国际协调作用方面具有独特地位,这一点一再得到证明。会员国应继续支持和加强WHO的作用,并在美国选择退出该组织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作用,包括提供财政支持。

让我们利用在最近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得来的经验,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采取集体行动,与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作斗争。

 

《中国科学报》 (2020-06-0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