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6/7 19:38:46
选择字号:
德国顶级期刊发歧视、诋毁文章,中国化学会强烈谴责!

 

这几天,《德国应用化学》一篇涉及性别和种族歧视以及诋毁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文章,引发众怒。

论文作者被质疑歧视女性和少数族裔,并且暗示中国论文发表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国际期刊平均质量下降。此外,作者还提倡“学生应绝对服从于导师”。

6月6日,中国化学会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作者观点,“尤其是作者对中国化学界的武断判断及诋毁,是对致力于为化学学科发展不懈奋斗的中国化学家群体的整体伤害”。

多方压力之下,所涉文章目前已被撤回。

同时,《德国应用化学》主编发表声明称,将进行内部调查,并在下周公布正在采取的行动。

一文出,多方怒

6月4日,《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在线发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化学系及生物技术中心教授Tomas Hudlicky题为“‘有机合成——现在何处?’发表30周年。对当前状况的反思”的观点文章。

该文原本是从30年前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有机化学实验室教授Dieter Seebach的一篇综述文章出发,针对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而发表的一些评论性观点。

Hudlicky从新技术影响、信息技术影响、劳动力多元化、文献可信度、技能传承、高校企业化、资源竞争、研究选择多样性等8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态势。

然而,论文上线后,其中的一些观点很快引发众怒。

Tomas Hudlicky 图源: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网站

1. 歧视女性和少数群体

在谈到“劳动力多元化”时,Hudlicky在文中表示,过度强调劳动力的多样性,其实是在影响学术公平。

他写道:“过去20年间,很多群体和/或个人被指定享有‘特殊地位’。尽管女性和少数群体在学术界和医药界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但就社会平衡而言,对一个群体的特殊照顾会给另一个群体带来劣势。新的意识形态已经出现,并且影响了雇用、晋升、资助和对某些群体的认可……这种做法影响到面试形式,导致出现了关于性别平等、包容、多样性和歧视的强制性‘培训讲习班’。”

Hudlicky以在戈登研究会议上成立的“充电时间”为例提出,尽管该组织在为促成女性投身科研工作方面的成果值得赞赏,但它贬低了男性(或其他群体)的贡献。

(注:戈登研究会议于1931年发起,旨在增进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直接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充电时间”则旨在通过提供一个开放的讨论和指导论坛,帮助解决女性科学家在科研与生活方面面临的挑战,支持女性科学家的专业成长。)

2. 文献可信度下降,归咎于中国学术界

在谈到科研诚信时,Hudlicky在文中称,过去30年来,实验部分的整体质量出现下滑。不正确和不完整数据的出现导致了频繁的撤稿。此外,潜在的欺诈也变得相当普遍。这些趋势已被很多化学家注意到,他们的批评性文章警告了不准确或欺骗性的数据报告带来的后果,而这在20世纪很罕见。

但在分析其原因时,Hudlicky却话锋一转,把矛头对准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化学出版物的定性调查表明,19世纪化学出版物的主导力量是德国,20世纪是美国、英国、日本和苏联。在21世纪,更多有机合成领域的出版物来自中国,而非任何其他国家。中国学者在‘西方’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欺诈和不当的论文发表行文是常见的,这并不奇怪。”

Hudlicky还文末附上相关数据,证明在Synthesis和Synlett上发表的大部分论文来自中国。

3. 学生须绝对服从于导师

Hudlicky还提出,对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培训与指导必须按照“师父和学徒”的模式进行,标准不得放宽。

他指出了传承实验技能的两个必要条件:1. 如果这项技能在三代人之内得不到传承,它将永远消失;2. 学徒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其师父。这不仅适用于科学,还适用于音乐、艺术、武术等领域。

在关于学校公司化的论述里,Hudlicky继续谈到:“很多学生不愿服从教授要求的任何努力,并且大学也不支持教授这样对学生提要求。因为这些大学将学生视为金融资产,因而保护他们免受‘师父’要求的非难。”

他宣称企业化的大学所形成的“新系统可以视作学术封建制度,即教职工对校园治理不再有任何影响,学校运作完全由‘行政精英’控制”。

德方主编:已撤稿,将调查

该文章在线发表后,引起全球众多科研人员的抨击。

6月5日,紧随这篇文章在线发表第二天,《德国应用化学》主编Neville Compton在一份声明中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并没有反映出我们公平、诚信和社会意识的价值观。

“我们不仅有责任传播可信的知识,而且有责任反对歧视、不公正和不公平。”这位主编说,“虽然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可以激发改变和辩论,但这篇文章在我们的杂志上没有位置。”

他还表示,针对这一事件,《德国应用化学》将进行内部调查,并将在下周公布正在采取的行动,以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我们深感抱歉,我们辜负了信任我们的学会。”Compton写道。

中方:要求其尽快改正并公开道歉

事件发生后,中国化学会6日在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指出作为化学领域学术团体,中国化学会坚决反对作者观点。尤其是作者对中国化学界的武断判断及诋毁,是对致力于为化学学科发展不懈奋斗的中国化学家群体的整体伤害,已经迅速在中国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愤慨。

中国化学会对作者Tomas Hudlicky予以强烈谴责,要求其尽快改正并公开道歉。希望《德国应用化学》调查该事件并以此为鉴,坚定科学多元化的立场,完善同行评议程序,秉持科学精神,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据介绍,《德国应用化学》是德国的化学类期刊,由Wiley公司出版,分德语版和英语版。该刊收录的文章以简讯类为主,主要关注有机化学、生命有机化学、材料学、高分子化学等领域。

《德国应用化学》为SCI收录期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为12.257。

参考资料:

https://sci-hub.tw/10.1002/anie.202006717

http://www.chemsoc.org.cn/notice/a3726.html

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5213773

https://mp.weixin.qq.com/s/7l0-25TMh9tC5er1q-OgHg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