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桂萍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30
选择字号:
家乡观鸟纪事

鹊鸲


树麻雀


棕背伯劳


红耳鹎

 

■图/文 邹桂萍

粤东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的生境类型五花八门,鸟类资源非常丰富。近期我在这里进行了两个月的观鸟活动。

我家在粤东的一个村庄,屋后靠着山丘,附近的菜地和果树是鸟儿喜爱的觅食地点。一出门,望向一侧,就能见到树麻雀成群结队,踱步于菜地里,上蹿下跳,觅食玩乐。红耳鹎则三三两两,穿梭在石榴和桑葚树间,呼朋引伴,颇有情趣。傍晚时分,鹊鸲经常停留在电线上,或者跳到屋顶,高声鸣唱,其歌声如明月清照、曲水流觞。

住在这样的地方,观鸟甚至不必出门。有时我只要一拉开窗帘,就能见到一只乌鸫在菜地里觅食,一只鹊鸲趁人不备偷偷跳进垃圾桶里翻找食物,还有一只灵活的树麻雀在表演特技:它利用爪子在水泥墙上攀飞行走,飞檐走壁。有一次,有一只乌鸫甚至停在我的防盗栏上大声鸣叫,似乎在向我宣告这是它的地盘。

为了改善观鸟体验、认识更多鸟类,我开发了3条个性化的观鸟路线。遵循扩大覆盖面的原则,线路以我家为中心,途经方圆2公里的山丘、果园、竹林、池塘、菜园、小溪和湿地,走出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迂回婉转、曲径通幽的感觉。

毋庸置疑,在观鸟的过程中,只有创造了距离、角度、时机等条件,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鸟类的羽色纹路、惯常体态和飞行姿态,甚至给它的鸣叫声录音。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因此一般来说,观鸟需要安静地伫立观望,如果遇到新奇的事物还要多加留心。

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我发现走完每条观鸟路线耗时1—2小时,适用于傍晚时分的观鸟活动。如果遇到阴天,鸟儿的觅食活动会更加频繁,留在觅食地点的时间也更长,这时3条路线就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大环线。

走大环线的好处就是可以见到更多的鸟类。除了受到植物物候的影响,鸟类基本都有固定的觅食地点。因此,沿着不同的路线观鸟,所能见到的鸟类也不尽相同。不过,对于有一定观鸟经验的人来说,即使没有专业设备,在这3条观鸟路线的任一条中,都能够记录到30种以上的鸟类。在这整条大环线中,总共能识别出近50种鸟类。

如果没有专业设备,仅靠眼睛、耳朵和一台陈旧的智能手机进行观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观察小型雀鸟来说。迫于无奈,苦思冥想后,我求助于网络和手机,拓宽自己的观鸟手段。诸如B站和头条这样的手机应用为网络观鸟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我看到了褐头鹪莺和黄腹鹪莺鸣叫的视频,这启发我用录音比对的方式在郊外识别这两种雀鸟的身份。也让我恍然大悟:观鸟不一定要用眼睛,还可以用耳朵!

在这两个月的观鸟活动中,我发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一只环颈雉躲在草堆里一动不动,一只紫啸鸫像玩弄扇子一样将尾巴开合,一对白鹡鸰在菜地里跳起了“华尔兹”。听见一只鹧鸪在我家后山放声高歌,一只伯劳在模仿褐头鹪莺的鸣唱,一只鹊鸲从“大喳雀”变成了“情歌王”。这样的自然惊喜每天都在上演,而这些都是我以往不知道的鸟类趣事。

欢乐的时光总是分外短暂。开学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关于家乡的鸟,我的心中还有一些未解之谜,比如家乡究竟有几种燕子?在电线上谈情说爱的是谁?在高空中将尾巴一叉一合的是谁?在水面做蜻蜓点水的又是谁?

带着这些问题,我会继续观鸟、继续学习。这两个月在家乡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学到的一切,都将化作美妙的音符在我的记忆里跳动,因为它为我的个人观鸟史写下了“波澜壮阔”的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u/florazou

《中国科学报》 (2020-04-30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