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级显微镜”里的青春之歌 |
——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团队 |
2014年10月15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首台设备负氢离子源下隧道安装。中科院高能所东莞分部供图
■本报记者 倪思洁
2010年之前,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还是一片荔枝林,偏僻冷清。如今,荔枝林摇身变成了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所在地,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熙熙攘攘。
10年来,从荔枝林到科研高地,这场华丽转身离不开一群充满斗志的年轻人——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团队。4月28日,这支年轻人占70%以上的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
2009年,加入散裂中子源项目时,张玉亮还是个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生,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第一次听说散裂中子源时,他立刻被吸引了。
散裂中子源被誉为“超级显微镜”,是用中子散射的方式探索微观世界的工具,可以用于研究物质材料的微观结构,也由此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得力工具。
张玉亮参与的是加速器控制系统建设,这一系统可谓加速器的“中枢神经”。
作为加速器控制专业的“门外汉”,张玉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前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加速器相关专业知识,并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也是从那时起,张玉亮的工作节奏紧张起来,工程建设的高峰期,他和整个控制组团队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2017年8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装置的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张玉亮紧张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些。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就在前一天,控制组团队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8月27日晚上7点多,走在回家路上的张玉亮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定时系统的一个信号源出了问题!”张玉亮脑子里“嗡”的一声,二话没说,转身就往回走。在加速器的“中枢神经”里,定时系统相当于整个系统的“节拍器”,一个节拍打错了,整个系统就要乱套。张玉亮与同事赶紧排查差错,终于在晚上11点多妥善地解决了问题。在办公室睡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张玉亮又赶去现场,直到打靶成功,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如今,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已经达到100千瓦束流功率的设计指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实现稳定运行,高能所东莞分部也成立了加速器技术部运行组。与中国散裂中子源一同成长的张玉亮,也已经成为加速器技术部主任助理。
“10多年来,我和团队已经逐渐从年轻走向成熟,之后也将承担更多任务。”面对未来加速器束流功率升级至500千瓦的任务,张玉亮信心满满。
在积累中创新突破
2010年,康乐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及应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加入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任务建设之中。入职后,康乐用最短的时间承担起了通用粉末衍射谱仪的相关工程建设任务。
这些年,从谱仪的物理设计、工程设计到最后的工程实现,康乐全程参与,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中子谱仪物理工程转化、谱仪机械设计及安装调试的经验。
回想起通用粉末衍射谱仪建设的那些岁月,如今身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谱仪工程项目部机械总工程师的康乐,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自豪的笑容。
在谱仪建设过程中,他所在的团队成功研制了一个个自主创新的设备。例如,为了节约成本,这个只有一位材料学专业背景的团队,但他们与东莞理工学院联手,用1年多的时间,研制出了用于吸收中子的碳化硼陶瓷片。1年多里,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材料研发及工艺制备的难题,最终将碳化硼陶瓷片成本降到了原先的1/5。
目前,包括通用粉末衍射谱仪在内的三台谱仪已经稳定运行,而新的谱仪建设任务又落到了康乐的肩上。“我会用毕生精力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到最好。”康乐说,从现在到未来的两三年里,他作为机械总工负责合作谱仪工程的机械设计、加工制造与安装等工作,之后可能紧接着还会参与散裂中子源的二期建设。
这些工作让康乐倍感兴奋。“每台谱仪都有不同的工程需求难点,需要在原先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再基于新谱仪的特点开展技术攻关和难点突破,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突破、不断学习的过程。”康乐说。
团结务实 薪火相传
2018年8月,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散裂中子源建设团队先后攻克了25赫兹交流磁铁、探测器等多项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这支团队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70%。作为工程的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见证了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现在的年轻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很高兴地看到,老一辈的精神传承下去了,年轻人成长得很快。”陈和生说。
在陈和生看来,大科学装置的建造工程和运行开放动辄涉及数百人的队伍,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就要求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的科学家、工程师实事求是、踏实严谨、团结协作、甘于奉献。
对于建设团队中的年轻人来说,老一辈的科学精神,正是他们最珍视的。
张玉亮曾经为了进入散裂中子源团队,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一份提供北京户口的工作。但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散裂中子源团队是一个专业、敬业、团结、有朝气的团队,大家不扯皮、不推诿、通力合作,不同专业的人经常能在聊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们的团队有朝气、有魄力,更有向前突破的精神。对于我来说,能在这个团队里工作是非常幸运的事,因为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发挥特长,不断学习和提高。”康乐说。
通过中国散裂中子源,高能所成功建设了一支水平高、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队伍,而这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宝贵财富。
对于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这一荣誉,散裂中子源团队里的年轻人表示,这是对他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未来工作的鞭促,他们将继续埋头苦干,不辜负国家为他们提供的广阔舞台,做好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为国家科技发展谱写青春之歌。
《中国科学报》 (2020-04-3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