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23
选择字号:
河北大学
为催化固氮研究开辟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近日,河北大学药学院教授朱华结课题组在“化学酶”固氮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据了解,大气中的氮气由于其异常稳定的三键化学结构,工业固氮耗能巨大。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如果能发现一个高效的均相催化体系,实现类似固氮酶温和条件下将氮气转化为氨的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而自然界中,如大豆根上的根瘤菌却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轻松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氨。因此,模拟大自然中的根瘤菌也许能更有效地将氮气转化为氨。

朱华结介绍,在该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通过寻找到一个能够将氮氮三键进行部分拉伸到合适位置的催化剂,再通过将其他化学试剂插入到氮氮三键中间,将其打开后完成相关化学反应。经过大量的理论筛选,最后发现“联吡啶”可以先与双硼烷形成硼烷“口袋”,然后将氮气分子拉进“口袋”中,由此形成一种氮气与硼烷相互作用的系统,从而在双硼烷的裂解过程中,将极具惰性的氮气分子中的三键打开。由于这个体系中的“拉力”强大,使得让其三键断开时所需要的能量很低。这表明“联吡啶”作为催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将氮气的三键打开。因此,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氮气与硼烷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更为催化固氮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路线。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0409

《中国科学报》 (2020-04-2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问世 “大鱼”潜入1100米深海,点亮一颗星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