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24
选择字号:
热点微评

 

教育部回应“适当增加大学生学业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日前,教育部在于官网上公布的答复内容中表示,将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

点评:

为大学生增负、加压还需要听听学生的意见。大学生心目中大学教育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真正诉求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更难的考试、更多的课程(即使现在已经够多了),还是更有益的社会实践、更丰富的非书本学习?要知道,在清华大学,所有学生90%的时间都在读书。但在耶鲁大学,最优秀的学生甚至有一半的时间花在社会活动上。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作为政策制定者、作为学校、作为老师,真正需要提供给大学生的,是教会心智还不成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他们自立、自主;引导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而学校一方,则需要尽快强化从校长到教授的责任体系,真正对学生负责,并接受除了考试分数之外的评价学生的方法。如果大学真的要“增负”,我们需要增加的,就是认识到这些。孩子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储殷

网友提议河南高教借鉴山大模式

针对网友提出的“借鉴山东大学模式规划郑州大学省内异地校区计划”等建议,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回复称,“近年来省政府也一直从做优存量、做好增量两方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做好高等学校设置和发展规划。”

此前网友建议,“大力发展郑大、河大两所高校,全力保证两所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借鉴山东大学模式规划郑州大学省内异地(比如洛阳)校区计划,让更多的河南学子在家门口上好大学。”

点评:

各省份有各省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省情,简单地模仿未必有效。而且,异地办学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与学校母体一样的底蕴与文化,师资队伍等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多就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投钱建成一个美丽的校园,说得严重点儿就是蹭了一个校名而已。

一所好大学形成的文化、环境与学术氛围等才是人才得以发展的土壤,这些都是需要时间与历史来沉淀的。与其让某大学异地办学,不如将资源投入在异地已有的高校,提升已有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或者整体提升省(区、市)内各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一般来讲,做增量容易,盘活做好存量难,但是增量不久还是会变成存量。所以真正要做的是把存量做好、做强、做优,逐步消除省(区、市)内高等教育短板,这才是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的初心所在。

——上海大学教授 叶志明

《中国科学报》 (2020-11-24 第6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深部脑刺激促脊髓损伤者康复 古代脚印记录了两种人类祖先的共存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