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北医三院人工关节论坛暨热点与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了人工关节领域近期的热点话题和前沿理论,重点讨论了以机器人手术、3D打印、计算机导航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术技术,探讨了目前关节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田华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智能化手术技术的临床效果、假体存活率等已经与传统手术没有区别,可视化的手术规划让手术不再盲目。此外,机械臂也避免了人手操作的误差。不过,这类新技术亦存在一定提高空间。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关节外科学组组长王坤正教授回顾了我国人工髋关节外科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状和瓶颈,并围绕关节外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他表示,我国缺乏国人正常髋关节几何学数据,国内临床使用的髋关节假体大部分根据西方人种的骨骼形态参数设计,与国人存在差异,不能实现股骨假体与髓腔的完全匹配,很多不适用于国人。
因此,应研究与分析国人的股骨近端形态,测量国人髋关节几何学参数,为设计和改进适合国人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李杨)
《中国科学报》 (2020-10-26 第3版 医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