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东润
寒假初始,年味弥漫。此刻,在苏州大学的校园里依旧有一群人在桌前忙碌,他们正代表学校,写下对每一位学子的期待。
文学院辅导员陆亚桢给2019级新生的家长每人写了一封信,历时三天、204位家长、199472个字。在她口中,这群刚离家求学的“小19”是家长们心中放不下的牵挂。“期中的时候,就常有家长打电话询问学生的在校情况,所以我就想在期末结合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记录和感受的基础上,跟家长们聊聊。”
陆亚桢本打算通过家长群直接与大家沟通,但在写信的过程中发现每位学生的情况都不同,“要让这次沟通卓有成效,针对每名学生写下他们不同的情况,可能是更直接、快捷的途径”。
陆亚桢在信中除了总结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外,还呼吁家长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希望孩子能够在苏州大学成为敢于追梦的勇者、勤于行动的强者、善于决断的能者、成于思考的智者,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辅导员董筱文近日也在忙着写家书,她将平日观察到每位新生的点滴小事都写进了信里,从学生参加的社团到喜欢的“爱豆”,从性格爱好到对专业的选择,通过书信帮助家长打开孩子可能不愿意敞开的心门。除了一封汇报孩子在校情况的家信外,教师们还特意准备了“学业有成福”“身心健康福”和“蓬勃发展福”三张火红的福卡,带着美好的祝愿一起装进信封,给一个个家庭送上新年的祝福。
“感恩女儿在学校里所遇到的一切。”敬文书院的一位家长在收到来信后也给学校寄来了回信,信中是对学校一系列教书育人做法满满的感恩。
一纸信笺载不动沉甸甸的教诲和祝福。现在,老师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很快后续的书信将送到家长手中,完成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最温暖的嘱托。
《中国科学报》 (2020-01-21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