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妍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1
选择字号:
“小老人”服务“老老人”

 

■本报通讯员 陈妍

“多为老同志服务一分钟,就是自己多学习一分钟、多受教育一分钟,莫文隋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永远是老同志们的儿子。”这是南通大学离退处原处长刘能驯的人生信条。

2019年7月12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南通大学“莫文隋”原型汤淳渊安详地走完了一生。在南通,“莫文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95年,就读于原南通工学院的女生石洪英收到署名“莫文隋”的汇款单。随后,原学院学生处也收到了同样署名的汇款单。经媒体报道,引发了寻找“莫文隋”,争相学习、效仿“莫文隋”的热潮,形成了全国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莫文隋”成了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词。多年后,汤淳渊才被人们所熟知。

对于汤淳渊来说,刘能驯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三年半前,汤淳渊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瘫痪在床,刘能驯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医院为他理发、洗澡。汤淳渊感动地说:“刘处长,你这样的服务,我可做不到啊!你是名副其实的‘莫问谁’,了不起!”随着病情加重,汤淳渊逐渐开始呼吸困难,甚至不能说话和进食。而他一个眼神,刘能驯就能心领神会。

他把老人们当亲人,常常深入社区、家庭、活动室、医院,大到帮忙挂瓶就诊住院、参加后事料理,小到亲手喂羹汤、整理床单,近5年来先后接待来电来访6000多人次。仅2019年一年,刘能驯一人就开展了五轮上门寻访服务,寻访对象达120多人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插队时,刘能驯学会了理发。退休后,他捡起了这份“副业”,带着理发工具,走进老干部、老教师、孤寡老人家中,为行动不便、足不出户的老同志义务理发。不仅如此,他还为老同志的保姆、护工、邻居老人一并提供服务,老人们开心地说:“南通大学的处长亲自给百姓理发,真过意不去。”可他却淡然一笑,“这没什么,‘小老人’应该服务好‘老老人’”。

一次同事来电,担心九十高龄的南通大学教授高荣坤出门理发发生意外。刘能驯听后二话不说,带着理发工具登门服务。事后,高荣坤风趣地说:“我从清华大学回到南通后,36年来谁都没有摸过我的头,头发都是自己理的。这次给你摸了我的头,你真有‘门儿’!我把你当亲人,什么心里话都跟你说。”

《中国科学报》 (2020-01-21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