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溢能 温才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8-14
选择字号:
专业课程怎样讲出“思政味”

 

■本报通讯员 柯溢能 记者 温才妃

“踏书山,战彷徨。春雨清凉,寂静斗秋霜。弱冠少年搏浪处,流汗泪,又何妨?”在上完一个学期的 “计算方法”后,任课教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郑太英给全班83名学生发了一份公开信。

在这首《江城子·少年志》中,他与学生们分享了人生的经验感悟、奋斗方向,让大家在重要节点不要迷茫。“计算方法”是专业核心课程,郑太英认为,公式或许过几年学生们就会忘了,但是与青年人交心谈未来,或许可以让他们铭记久远。

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思政教育扎根专业课堂,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相互结合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既是责任,更是自觉。

突破在课堂

电机工程作为传统工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力掌握普遍较好。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方攸同就用高铁研究,帮助学生理解“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课程的现实意义和专业概念。

全过程育人,主阵地就是专业课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如何解决“两张皮”的难题?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给出的答案是,深刻挖掘专业特色,在课堂上建立起振兴中华与吾辈青年求学的联系。

“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最需要做的就是真实展示自己,让同学们从教师的工作中相信和笃定未来的人生道路。”方攸同说,爱国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的成长就是在服务国家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体现自我价值。

在课堂上,家国情怀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为此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们把自己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带进课堂。

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立建参与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关键设备——变推力发动机的电机驱动系统精细化模型科研任务,也把自己的研究带进课堂。“用我们自己亲历的故事,每一位老师都能讲出独一份的领域与特色。”

吴立建在国外知名企业有过5年的工作经历,深刻了解知识产权壁垒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回国后,他开展了相关研究,每次获得成功,他都会在课间与同学们分享喜悦。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关键在教师

现年81岁的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董伯藩退休后成了学院的教学督导组成员,只要有空,他就回到学院听年轻人上课。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新科因与董伯藩共享一间办公室,是与他走得最近的青年教师,如何研究课程、怎样创新教学,是他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我从董教授等老一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者身上,感受到他们将集体和团队利益放在首位和脚踏实地工作的精神。”在他们的影响下,海外归来的吴新科20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新科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电力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中,注重课堂设计,从细节处入手,更多地讲解我国在关键环节、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啃硬骨头”的科研精神。

在学院督导听课反馈中,电气工程学院加入对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的评价;在学院奖教金评选中,倾向在专业课程中注重对学生价值引领的教师;通过研讨会,共同交流课程思政经验做法。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迭代?铁轨上有几根电线为高铁输电?这是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武华在第一次“大功率流变技术”课上的提问,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课程的思考。

你来我往的互动中,看不出李武华的丝毫疲倦,而在几个小时前的当天凌晨,他才赶回杭州。“在浙大,给学生上课是最重要的事,不能有丝毫马虎。”李武华曾在跨国公司、海外高校培训和学习,“正是有了国内外的经历,我们更加认识到将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不是硬任务,而是教育者的自觉担当。”

“文化自信包括科技自信。如今,我们国家给科研人员很多自由探索的项目,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就是一种自信。”在盘点一件件国之重器图片后,李武华说,“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大家也能够自由探索,即便是就某一个小的技术的攻关,也值得肯定。”

创新教与学

“太震撼了,不是现场去看一次,就不知道电气工程是这样。我们切实看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现场运用。”电气工程学院大四毕业生许观达记忆犹新地说,学院每年都要组织大一学生到新安江水电站开展认知实习。

作为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仍发挥着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交通等功能。

如何让专业学习看见未来担当?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链接课内与课外,贯穿学习与发展。

学院广泛挖掘院史资源,从讲好“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臧克茂等老一辈院友的爱国奋斗故事,再到邀请青年校友为学生们讲述家国选择。

这些年来,长征八号总设计师宋征宇即使再忙,也常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一次讲座中他分享了印象深刻的发射参观经历。

“当得知因为天气原因发射临时取消,参研参试人员不甘的神情我记忆犹新。”宋征宇说,“那一次我真切感受到,科研工作者勇于争先的爱国之情与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这样的切身宣讲,也让学生们感到与国家任务的近距离。

行走在井冈山蜿蜒狭窄的羊肠小路,“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的画面徐徐展开。2018年,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到井冈山重走长征路。“通过井冈山之行,我体会到前辈们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这份信仰、担当、坚持、奉献让我印象深刻。”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徐文渊说。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是她给本科生开设的一堂课,徐文渊通过中外对比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分析差异、优势、普及、应用、更新等方面,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网络发展之快和技术之精,树立科技自信。

“一门课程总会有结束的时候,但课堂上教师传递的责任担当将伴随人的一生。”采访结束前,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汤海旸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8-14 第2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