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15
选择字号:
别“帕”,总会有办法

 

■本报记者 张思玮

“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和脑起搏器手术进行干预,可基本使患者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4月11日,在中国帕金森联盟携手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共同举办大型帕金森病日医患交流活动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告诉《中国科学报》,全球约有超过10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超过三成的病患在中国,国内每年新增的患者人数超过10万。

自1997年开始,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每年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促进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医学团体合作,共同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与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加上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帕金森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但一项针对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调研显示,90%的社会大众不了解帕金森病,其中过半认为帕金森病就是霍金所患的“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甚至有近六成的非神经内外科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也对帕金森病不尽了解。

由于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如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从而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漏诊现象,且帕金森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很多疾病极为相似,不容易辨认,大部分非专科医生无法正确诊断帕金森病,导致疾病误诊率非常高。

“患者不能等到帕金森病影响到生活质量了才进行治疗,一旦确诊,应该早期开展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延缓帕金森病症状进展,使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在疾病中晚期就需进行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能使得患者最大程度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陈海波说,帕金森病虽然不能致命,但是它可以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所谓DBS,即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技术。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在欧美各国已经相当成熟。在过去20多年间,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目前,脑起搏器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外科疗法。

那么,植入脑起搏器是越早越好吗?陈海波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通常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大,或有严重的异动症状出现时,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的最佳时机。

此外,陈海波还提醒,当一个人出现精神障碍、嗅觉变化、睡眠障碍、便秘等情况,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些症状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

《中国科学报》 (2019-04-15 第6版 医药健康)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