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璐 郭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15
选择字号:
“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破解面神经功能评价难题

 

■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郭晶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均依赖于对面神经功能的准确评价。目前,面神经功能主观评价系统易受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而客观评价系统的缺乏又制约了面神经麻痹的诊疗和研究。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历时6年研发出的世界首台可多维度描述面部动态指标的设备,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但克服了传统主观评价系统的局限性,还与主观评价系统形成了较好的相关性。该设备目前已通过准确性测试并获得专利。

这套基于面部运动的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 ASFM)由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高志强团队研发,经查新证实全球尚无类似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静态和动态评价,获得一整套完整的面部运动参数,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已在50例面瘫患者测试中得到验证。”高志强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立体解剖学原理和面部表情视觉运动捕捉技术原理,以头部枕颞部两侧及枕部为固定参照点,建立相对于患者头部稳定的参照坐标系,利用相对于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运动描述方向,结合距离参数描述人体观察点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据悉,团队此次采用的立体解剖学原理为业内首次提出。

目前,受试者研究已初步证实,该系统能快捷、方便、准确地完成静态测量,并首次准确获得了面部表情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运动方向等动态参数在三维空间的绝对值。高志强表示,这些都是面肌运动定量评价的“基础工程”。

那么,针对面瘫患者的面部分析具有怎样的价值呢?原来,这些数据能够揭示面瘫后面部运动规律及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面瘫预后分析模型能更为准确地判断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据研究团队介绍,面部分析还揭示了面肌运动指标与面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高志强提醒,在面瘫急性期,电生理检查仍然是预测面瘫预后的最佳指标;面瘫超过1个月,联合主观评价和三维运动定量分析可提供最佳的预后评估。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认为,这一快捷的面神经功能评价手段,解决了医生和患者对于面瘫的评价难题,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记者了解到,该团队首次获得了汉族人面部运动数据库,将为面部表情动画设计、机器人面部表情设计、面瘫整形手术设计及面瘫治疗假体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科学报》 (2019-04-15 第6版 医药健康)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