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22
选择字号:
我想和鸟一起飞

 

■张海华

《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英]斯蒂芬·莫斯著,刘天天、王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出版

阅读提示

◎作者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英国作家,BBC自然频道观鸟节目的制片人,在《卫报》开设观鸟专栏,著有多本博物学著作。

◎本书是第一部追溯大西洋两岸观鸟运动之发展演变的著作,全书由17个关键词和丰富、生动的故事刻画出人们对待鸟类态度的转变,全面再现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最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

1978年秋,两个英国小伙子带着双筒望远镜,横穿欧亚大陆,抵达印度、泰国等地。这段史诗般的旅程的目的,就是观鸟。在10个月时间里,他们经历了种种烦心事,如钱和靴子被偷、身患疟疾、遭狗咬伤,甚至还被拘留过一段时间,“罪名是观鸟时距离一个军营太近”。当然,他们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那就是共看到了1000种左右的鸟,其中大多数是前所未见的。

说真的,当我读到《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以下简称《丛中鸟》)中绘声绘色讲述的这个故事后,当天晚上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正所谓“热血沸腾”,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想着要像这两个年轻人一样,什么时候去“玩票大的”,抛开一切,出门去看一年鸟。当然,我的“务实”之处在于,我不去穿越欧亚大陆,而只是想在自己的家乡即浙江省境内观(拍)鸟一年,想来这也是一件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事儿。

我们读过文学史、哲学史、美术史、战争史、文明史之类,但谁曾想到居然还有观鸟史?而《丛中鸟》正是一部难得一见的观鸟史,它重点讲述了现代观鸟的起源地——英国的观鸟历史,从“鸟类学的先驱”、18世纪的乡村牧师吉尔伯特·怀特和他的鼎鼎大名的《塞尔彭博物志》说起,讲到维多利亚时代的鸟类“收集”(实际上就是猎杀,尽管有不少是出于研究的需要)与保护,还谈了不少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观鸟逸事,最后甚至还分析了现代观鸟的商业效应。总之,一路娓娓道来,全是“鸟人鸟事”,读来十分有趣。此书的中译本于20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于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本书。由于事务繁忙,我主要是在上下班的地铁里读它,由于看得入迷,好几次竟差点坐过了站。

此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说起来,在爱好与某些生活经历方面,我跟莫斯还颇有相似之处:即我们都是资深观鸟爱好者——或者,按照国内的说法,叫作“鸟人”;我们都出版过关于鸟类的书,甚至也都热衷于向公众介绍、普及关于野生鸟类的故事与知识。

因此,我读《丛中鸟》里的不少故事,完全是感同身受,就好像书里是在讲述自己或同样爱好观鸟的朋友的事情似的。就像书中说的,哪怕是在得风气之先(为了消遣而观鸟)的英国,长期以来,观鸟也是一种让人觉得古怪的行为。在中国,观鸟爱好者队伍逐渐壮大是最近20多年的事,普通大众对手持望远镜或“大炮”(超长焦镜头)的“鬼鬼祟祟”的“鸟人”自然尤为警惕。几年前,我和朋友去城郊山里观鸟,误入军事禁区附近,也差一点被军人当场“缴械”(收走望远镜与摄影器材);也曾被村民误认为是记者或“为了搞拆迁而来做测量调查”的。总之,种种误解,常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抛开这些误解不谈,观鸟本身确实具有极大的魅力。书中引述了一件发生在二战期间的跟观鸟有关的逸事。当时,英国陆军元帅艾伦布鲁克(曾负责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观鸟迷,“即便是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艾伦布鲁克也找出时间来观鸟”。据称,他和艾森豪威尔将军(后任美国总统)关系变得融洽,缘于一件“小事”。

有一天,艾伦布鲁克偶然向艾森豪威尔提到,说他曾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鸟之书》,但是被告知这书已经绝版了。两天之后,这本书就在美国找到了,横跨大西洋递送,还附带着艾森豪威尔的问候交付给了艾伦布鲁克。两人之间的拘谨就此结束,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以“布鲁齐”和“艾克”互称了。

德国投降后的那个夏天,艾伦布鲁克结识了当时英国著名的鸟类摄影师埃里克·霍斯金,两人曾多次一起去观鸟、拍鸟。书中风趣地说:

上层中产阶级军官和工人阶级摄影师之间的交往在那个时代并不常见,但是分享兴趣,特别是对于鸟的兴趣,有助于打破社会壁垒。霍斯金并没有被他同伴的社会地位所吓倒:有一次,陆军元帅在隐匿处弄出了很多噪音,霍斯金毫不含糊地告诉他闭嘴!

我读到这里,忍不住笑出了声。确实,在观鸟“有助于打破社会壁垒”这一方面,我也深有体会。最近十几年,我认识了国内很多“鸟人”,他们有的属于普通工薪阶层,有的是超级富豪,但不管如何,“鸟儿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只关心鸟,以找到“好鸟”(珍稀鸟类)、拍到“好鸟好片”而论英雄,其余一概不管。

近些年,观鸟作为一种爱好、一种户外休闲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时尚。推而广之,不仅是观鸟,其他类似的自然观察活动,如认识植物、欣赏野花、拍摄昆虫、夜探自然等,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目前,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学会的会员已超过100万人,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中国,“鸟人”的数量虽然没有那么多,但也是逐渐从少到多,尤其在最近几年里几乎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与此同时,至少在国内发达地区,如今多数公众已不再把观鸟看成一种另类行为。相反,自然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着去观鸟、赏花、看虫,其目的正是企图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正因如此,我相信,《丛中鸟》将不仅会是一本“鸟人”们爱看的书,也会是很多热爱大自然的人爱看的书。因为,正所谓“爱自然的灵魂总会相遇”,在书中,大家一定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有趣的灵魂。

热爱自然的人,必然也是热爱生命、崇尚自由的人。我很喜欢在《丛中鸟》第九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所引述的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字:

你有这样的自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你的业余时间中做你喜欢的事,选择适合自己的消遣而不是有人在上面帮你进行选择。

我觉得,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种个性、一种自由,也是一种可贵的能力。来,让我们的心灵和鸟一起飞!

(作者系宁波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中国科学报》 (2019-03-22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