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博会现场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欢迎大家来到‘幸福之城’——珠海,来到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现场,共同体验教育创新带来的改变,共同分享教育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像往年一样站在台上主持开幕式。
本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以“汇聚·碰撞·变革: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为主题,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运用脑科学、学习科学、互联网+、智能智造等前沿科技成果,紧密围绕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期四天的教博会有近80所大学和科研单位,150多个省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2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600多家企业,近60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或代表参加;举办了各类论坛106场,各个展区组织的工作坊712场;同时举办了大、中、小学生成果展示活动33场……
熟悉的珠海、熟悉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但教博会每一年都会为教育界人士和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带来不同惊喜和收获。
劳动教育再出发
“我们已经把劳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了日常课程中,并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特色来教授学生。比如在云南我们教学生如何利用当地建筑材料搭建传统居所,这样的课程很受当地学生和教师欢迎……”在教博会劳动教育展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他们在劳动教育上的成功案例。而这样鲜活生动的案例在展览中还有很多。
劳动教育近年来成为教育各界关注的话题,“工匠精神”“智慧劳动”等引发教育者思考:究竟什么是劳动教育?它应该在学生成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教博会“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劳动教育”论坛上,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教育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和新学科、新知识、新智慧紧密结合。因此,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体力劳动、社会实践,而是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劳动教育,综合性地培养学生各种精神和能力,比如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文化传承等。
“如今的劳动教育已经再思考、再出发,我们在课程设计开发中也都会思考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甚至是环境保护等相结合。”劳动教育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创新没有界限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教博会关注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博会的任何一场报告、任何一个展位,创新一词都至少会出现一次,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中国教育发展重点所在。
在教博会的展区中,创新没有界限。不分年龄和国界,大家都在享受创新的快乐。
创新教育和创客相关的展区内,一名学生正在尝试用带有micro:bit的乐高编出属于自己的“小程序”,神情专注,周围喧闹对他没有分毫影响。
“编程并不是‘高大上’的存在,我们通过区分不同阶段等级,为各阶段学生打造出了属于他们的编程工具和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展位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科学报》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希望能够将配套课程推广到更多的学校,让更多学生体验创新编程课,“这也是我们来参加教博会的一大原因”。
利用micro:bit进行编程和创新教育并非只此一家,在加拿大国家教育日中,加拿大的相关教师就展示了学生的micro:bit创新作品。学生利用简单编程程序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设计’出了可自动感应调节温度的床铺、防糖果被盗的感应联动装置等,让教师也感叹于学生思想的丰富与巧妙。
“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密不可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汤涛在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报告中指出,AI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结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开放学习、按需学习无处不在,基于大数据科学分析与评价的互联网技术等将更多地应用到教学情景当中。在中小学阶段,应该选择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主题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为青少年学习互联网思维打下基础。
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您好!我来为您介绍一下我们展位吧。您面前的这个节气灯就是由我们学生自己制作的,其中包含了语音识别功能,只要念出对应节气名称,灯就会旋转到相应的面并播放相关解读……”在“学科融合+文化传承+佛山智造”的创新创客教育实践项目展位,观众受到了一位小小讲解员的热情欢迎。“做这些有趣的设计既让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对于平时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文化传承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的热点之一,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P21)共同研发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中,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e)就处于核心素养的统领位置,该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基础,为其他素养的发展提供价值指引。
“采茶戏在我们广西容县很有特色,进场、转场,几件乐器的演奏由同一人完成。”在广西容县中学的展位前,两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采茶戏乐器的演奏。“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有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去学习。”
教育是一个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复杂又多彩。
2015年,教博会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18年,教博会移师珠海,面向全国高师院校和各地教育部门广泛征集教育创新成果,完成教博会1.0向2.0的跨越;2019年,教博会再度突破,迈向3.0时代,在汇聚优秀创新教育成果的同时,为教育决策部门建言献策,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同时,促进教育创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积极推动中国教育创新硅谷落地珠海。
相信下一届教博会会带来更多教育领域不一样的精彩。
《中国科学报》 (2019-11-27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