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激活专业课程“思政味” |
上海电力大学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
|
11月26日,上海电力大学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第三轮评选活动举行。经过前期的甄选,来自11个方向的专业老师进入到最后选拨阶段,学校特邀十多位校内外专家参与评审。激烈的“课程思政”擂台比拼后,电气工程学院王鲁杨老师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赵琰老师获得一等奖,其他选手分获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本次“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也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如何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一直是上海电力大学思考和探索的方向。为此,上海电力大学启动了2019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工作。
本次评选活动总共进行三轮公开示范课选拨,实施逐轮淘汰制,评选结果采取校内、校外专家、学生三方参与评审的方式,最终评选出若干门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广泛认可的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据了解,此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活动已经过两轮遴选,26门申报课程中的11门精品示范课进入到最后的第三轮评选。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示范课的水平,学校专门组织外请专家对入选的1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进行沙龙培训。
本次课程评选主要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评选标准入手,着重强调参评课程是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是否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以点带面实现全覆盖;是否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是否深入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是否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是否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是否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整个评选活动以“八个是否”作为三轮“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评价标准。
最后,评审专家、该校原校长曹家麟教授、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教授对整场评选活动进行深刻点评,对专业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提出建议。
通过这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活动,使很多入选参评授课的老师们也感受颇多。获得一等奖的赵琰老师在专业课堂中融入人工智能安全、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规矩意识等思政元素,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专业自豪感。她认为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这种形式,可以将专业课堂知识和思政育人元素巧妙结合,提升课堂温度,启迪智慧,唤醒灵魂。
电气工程学院王育飞老师从金闸管的选择引申到弘扬职业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引起师生共鸣。他认为,立足于学科专业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
上海电力大学开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活动是该校对近年“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和展示,旨在鼓励广大教师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树人使命,积极投身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力求使每一门专业课拥有“思政味”。学校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强调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达到每一门课程的“思政”效果,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以此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近三年来,上海电力大学共立项建设“课程思政”试点项目102项,已结题验收的“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思政必修课为主体、“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2019年,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
这些面上成果的背后,是一套效之可行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撑。
构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019年起,上海电力大学启动创新思政课教学,构建了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与综合素养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同时立足电力,从人文情怀、行业特色、时代特色等方面积极探索,构筑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一网一坛一册”共享平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依托大思政格局,落实落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多年来,学校多维发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探索形成了“四大阵地”工作平台和 “四个联动”工作机制。“四大阵地”重点是:加强思政课主阵地建设,“配强做优”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第二课堂阵地建设,通过“文化育人,寓教于学”“实践育人,寓教于行”“艺体育人,寓教于乐”,实现载体互补、同向同行。而“四个联动”则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网内外联动、思政工作者与党务工作者联动、退休老教师与青年学生“夕阳和朝霞”般的联动。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建了与“大思政”格局相配套的“三员”队伍,即三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政工作指导员、二级学院专职组织员、二级学院兼职宣传员,以此健全思政工作构架。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学校共立项60余门试点建设课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逐渐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上海电力大学着力推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开出一系列成果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