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天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22
选择字号:
声音

 

“直到2019年我在北京大学建立科学史系时,才发现我国科学史人才仍有巨大缺口。”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史系主任韩启德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以下简称上交大科学史系)成立20周年庆祝会致辞中如是说。11月17日,上交大学科学史系在闵行校区举行20周年庆祝会。该系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迈出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建制化的关键一步,20年来培养了160多名硕士、近80名博士。

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科学史学科不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极重要。他特别强调了科学史人才的稀缺状况。

上交大学科学史系创系主任江晓原简要回顾了科学史系和研究院的历史,他介绍,如今C9中(“985工程”重点建设中的9所大学)已有四所高校建立了科学史系,科学史系已成一流大学的标准配置。

“没有镜子,人看不见自己的脸。他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你的脸。”

——继《我们的中国》之后,学者李零的新作《波斯笔记》出版,“自序”中的这句话表达了在多年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涉及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等学术领域的他从观念到视野均有所拓展。

这本有趣、有思想的综合性学术读物系统翔实地整理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该书内容丰富,不仅有历史、地理、考古、艺术等人文知识,还有作者日志,一种独特的私家叙事。

对于缘何选择波斯作为研究对象,李零在书中表示:波斯(今伊朗)位于欧亚大陆中央,是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枢纽,波斯帝国不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统,也是近东古国的大一统——从字面意义上讲,堪称另一个“中国”;同时,在所有早期帝国中,伊朗的三大帝国也与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国最相似,在丝绸之路东西交往的历史上,伊朗与中国的关系也最密切。此外,针对以西方学者为主流的波斯历史研究,李零认为西方学者多从希腊视角解读波斯历史,所以他想“换个角度看波斯,也换个角度看希腊”。

“我是学考古的,后来又从事古文字、古文献方面的研究。《波斯笔记》与考古有很大关系,我尽量采用考古学上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这样能够从两个方向对着研究,相互校正。”李零说。

此前,李零曾出版《我们的经典》(四卷)和《我们的中国》(四卷)。《我们的经典》选取《论语》《老子》《孙子》《周易》这四部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经典著作,把它们一一读透,写活,说明白;《我们的中国》则堪称一部思想地图,带领读者从历史到地理认知五千年来的中国。这两部大书从经典到思想,从历史到地理,向读者解读自古以来的中国,以及当代中国的精神内涵。

“建筑就像电影,总有故事要讲,总有情绪要表达。”

——普利兹克奖得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一直试图将“建造艺术”自身的静态情境定位成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此表达人类相通共鸣的内心世界。近日,他的中国首次个人展览《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努维尔是世界最高产的建筑师之一,他在世界范围内共有200余个建筑项目。但是,他始终追求变化与创新,坚决反对国际主义风格所导致的千篇一律的建筑。他还关注建筑物的在地性与情感,并凭借新科技和新材料,营造建筑与周遭环境、历史文脉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发人们产生共鸣与回响。光,对于努维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元素。他善于运用光的感染力,揭示建筑中不同空间交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营造出独特的流动性叙事。

本次展览使用非常规的全新方式,将展厅一分为二:其中一间为饱含光影力量的剧场。这个剧场首度播出一部由他担任监制的电影,让观者沉浸式体验这位建筑师设计实践背后的所见与所想,从而进入其思绪和情感的归属之地;在另一间展厅,同时展出6件以建筑设计为原型的艺术作品,集中展示努维尔建筑背后他所看见的世间百态与时代缩影,包括《卢塞恩文化和会议中心》《拉德芳斯之端》《柏林老佛爷百货商店》等作品。在此空间中,作为整体艺术的观看体验仿若一次散步、一场梦游。观者可以从任意一个节点进入、离开,再折返至光影之中,但并没有全部看完的压力。展览时间截至2020年3月1日。(周天)

 

让·努维尔

《中国科学报》 (2019-11-22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