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农林大学为农户免费设计庭院 |
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

浙江农林大学庭院设计前后对比图
■本报通讯员 陈胜伟 徐寒建
“一笔一画绘蓝图,一砖一瓦妙成景。”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宁海县胡陈乡梅山村驻村设计团队的师生,收到了当地干部群众送来的锦旗。原来,在今年暑假期间,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的园林、建筑学、旅游管理、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师生,应邀前往浙江省宁海县的定点农村,驻村为当地村容村貌、乡间道路以及农民庭院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
近年来,“艺术介入乡村”正逐渐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宁海县提出了“艺术振兴乡村”目标,希望探索将艺术设计与农村生产生活相融合,激发村民建设村庄、参与艺术创造的内生动力。宁海县文联等单位还专门找到了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希望开展校地协同融合设计,借助高校的力量,提升村民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于是,暑假之前,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就在全院范围内招募师生志愿者,选拔50名师生,前往宁海县6个乡镇驻村开展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的到来,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欢迎。村民金校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园艺爱好者,自家庭院里种满了各种花卉和绿植。“听说有大学老师和学生免费上门帮忙设计庭院,乡亲们都乐坏了。”金校明说。他虽爱好花艺,却苦于缺乏专业知识,现在有了艺术团队的指导,让他的庭院变得层次分明,一下子就提升了美感。
“学习到的不仅仅是风景园林知识,更坚定了我学好专业的决心。”风景园林 182 班的刘诗怡,通过实践让自己对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她说,工作期间,有方案讨论和思考的认真勤恳,有方案不被接受的苦恼,也分享了村民满意笑容的幸福。“当创意变成现实,带给我的不只有满足感和幸福感,更有责任感。”
师生在宁海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得到了宁海县委县政府、乡镇、村民的充分肯定。宁海县委副书记李贵军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帖,感谢师生助力宁海乡村振兴。宁海县强蛟镇党委书记叶挺说:“ 师生们驻村创作不仅让乡村美丽起来,更让艺术的种子深植于乡村并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插上‘隐形翅膀’,提升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乡村全面发展振兴。”
“乡村文化产业具有资源优势、产业融合优势及政策优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有力的重要抓手。”对于师生们的努力,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党委书记王欣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园林学院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师生探索多元模式与有效路径,并在实践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9-10-23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