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洪勇 马元旭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8
选择字号:
让立体观测技术助力自然遗产地保护

 

■王洪勇 马元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自然遗产地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让高科技在其中发挥作用,成了相关工作人员和科技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俗而言,自然遗产地一般是指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自然或者生物结构组成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濒危动植物栖息地、自然名胜等。自然遗产地是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而且其变化具有内在的非线性规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遗产地的变化规律可能更加复杂。因此,要使自然遗产地的发展和保护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对自然遗产地的各种组成要素从多角度进行长期观测,从而掌握其真正变化规律。

传统的自然遗产地自然要素监测主要依赖于地面仪器,虽然能够掌握某些点的长时间序列变化信息,但是缺少对大范围自然遗产地整体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遥感。遥感具备特有的时空优势和光谱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遗产地自然环境监测,并从专业应用角度加深了我们对自然遗产地的认识,进而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水平。

随着遥感观测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地面仪器观测和空天对地观测于一体的立体观测技术是自然遗产地自然要素监测和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自然遗产地的立体观测技术应该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深度学习技术,将地面观测数据与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为自然遗产地管理和保护部门提供更加丰富和有用的信息;其二,充分利用已有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长时间序列和高分辨率的多源遥感观测数据,构建自然遗产地多种要素立体观测分析模型,对自然遗产地的未来自然环境变化趋势提供可靠预测;其三,构建自然遗产地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为活动干扰分析平台,监测和分析自然遗产地自然要素变化对人为活动(旅游、居民生活及生产等)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为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决策。

立体观测技术的发展为自然遗产地的保护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技术支撑,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各管理部门的相互合作和协调,不同来源的数据不仅可以更加丰富自然遗产地观测数据类别,增强监测和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也会使发展和保护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同时,自然遗产地监测和保护也需要大众的共同参与,普通大众不仅可以为自然遗产地监测提供有效信息,而且可以了解相关知识,为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报》 (2019-10-08 第7版 生态环境)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