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淑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7
选择字号:
当“花果山文明”遇上“黑暗森林法则”

 

■隋淑光

【以“黑暗森林法则”来解构《西游记》,我们可悲地发现在吴承恩构设的世界里,文明没有善恶之分,文明间也没有什么共同的道德准则,有的只是强者为尊。】

对外星文明的探寻一直是个不衰竭的话题。虽然人类社会对自己安身立命的地球都管理得相当不怎么样,但并不妨碍人们痴迷于仰望星空。至于外星文明究竟是什么样,人们无从得知,但是基于遥远距离所产生的神秘感和一厢情愿的摹想,人们一度将其想象得无比美好。

在这方面,科幻作品要比人类的现实行动走得更远。比如说,许多科幻作品,尤其是年代较早的作品,有一个共性,就是先入为主地把外星文明假想为善意的文明,遵循和人类一样的道德准则。如刘慈欣对20世纪80年代国内科幻作品的总结:“那时的科幻小说中,外星人都以慈眉善目的形象出现,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宽容,指引着人类这群迷途的羔羊。金涛的《月光岛》中,外星人抚慰着人类受伤的心灵;童恩正《遥远的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爱情凄美而壮丽;郑文光的《地球镜像》中,人类道德的低下,甚至把技术水平高出几个数量级却怀有菩萨心肠的外星文明吓跑了!”某些外国科幻作品亦如是,最为人熟知的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E.T.》,反复歌咏小男孩艾里奥特与外星人的纯真友谊……这或许可以视作人类在审视外星文明时所犯过的“幼稚病”。

刘慈欣很可能是第一个深入思考并探寻是否存在“宇宙中共同的道德准则”的科幻作家。他并非局限于空想,而是编制了一个模拟宇宙点状文明体系总体状态的软件,将假定存在的宇宙间智慧文明简化为点,数量设置为以十万计,然后对每个点设置描述该文明基本特征的简单参数,并在软件中模拟这个体系的整体演化过程。不知软件推演的结果如何,但后来他在《三体》中将宇宙中不同文明间的关系定位为“黑暗森林法则”,即宇宙间每个文明都如同屏住呼吸在幽暗森林里小心潜行的猎人,发现其他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开火——在宇宙这个浩渺的森林里,基本生存原则为“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

“黑暗森林法则”的立论基础是宇宙资源有限,文明扩张的足迹密布,终有一天不同文明会面临争夺资源的生存危局。该理论引入了两个概念,即“技术爆炸”和“猜疑链”。

前者是指任何弱小的文明都有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从而成为其他文明的威胁。例如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人类文明史有数千年,却能在短短三百年时间内发展出令人惊异的现代技术,而在宇宙尺度上,三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这表明技术飞跃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个文明内部的炸药,只待内部或外部因素将其点燃。

后者是指宇宙文明分属不同的物种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和文化差异巨大,且相隔无比遥远的距离,即使相互怀有善意,也难以如在地球上通过有效沟通建立信任,而是只能使相互间的猜疑呈链环状延伸:“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想他们……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想他们怎样想我们……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想他们怎样想我们怎样想他们怎样想我们怎样……”为了自保,在猜疑消除之前往往就爆发了旨在消灭对方的“黑暗打击”。如果一方甚至双方怀有恶意,后果更不需赘言。因此对一个文明来说,在宇宙中最危险的做法莫过于暴露自己的精确坐标、让其他文明知道自己的大致方位、让其他文明知道自己已经存在……总而言之,“在宇宙中无论是让你知道我的存在还是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

“黑暗森林法则”是否真正揭露了宇宙生存的血淋淋真相?这基本上无法验证。以宇宙尺度来看,地球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数千年文明纤如微尘,以它来验证这一法则不仅需要几乎无法等待的漫长时间尺度,并且极有可能意味着血本无归。但是我们如果回溯人类文明发展史,则不难读取“黑暗森林法则”的影子。放眼古今中外,无数的战争、无数的权谋、无数的喋血,乃至冷战对峙、军备竞赛、宗教杀戮、种族冲突等历史片段,都在诠释不可消解的猜疑链,都在诠释资源争夺、文明对峙、黑暗打击,以及“他人就是地狱”的生存准则。比如说阿兹特克文明的消亡就可以归因于殖民者对资源和土地的掠夺。这一法则甚至可以用来诠释无数历史典故和文化作品,人们对它们耳熟能详,有的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积淀,这看起来尤为可悲。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误杀殷勤待客的吕伯奢家人,逃跑途中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他非但未心怀愧疚,反而索性手起剑落。这一非常举动的出发点看似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骄横和自私,其深层次原因却在于“无论是让你知道我的存在还是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恐惧感。再比如说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如果我们滤去书中的宗教和神话元素,也将其故事发生空间定义为文明,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描述星际战争的小说,故事表述的其实是文明之间的碰撞,从中同样可以读取“黑暗森林法则”的印痕。解读这本书,同样可以从“资源争夺”“猜疑链”“技术爆炸”“黑暗打击”等几个概念出发。

首先我们可以读取书中所涉及的文明有以天庭为代表的包含月球、金星、土星、木星等三垣二十八宿的地外文明或者说天宫文明,其代表人物有玉帝、太白金星、昴日星官等;以人间帝王为代表的地球文明、以龙王为代表的遍布水泽的水族文明、以阎君为代表的幽冥空间文明。而地外文明为统领和主宰者。

故事的缘起在于以孙悟空为首的独立于上述文明的,花果山这个小文明社会的创生和发展。该文明初创的标志是石猴出世,目运金光、射冲斗府,从而为另一文明所感知,按照“黑暗森林法则”来解读就是让对方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并暴露了坐标。但此时由于花果山文明弱小,玉帝犯了战略性错误:“下方之物,乃天地之所生,不足为异”,从而错过了实施“黑暗打击”的最佳时机,故事也因此得以展开。

此后众猴占居水帘洞并尊石猴为王,序齿排班、制定秩序,分派君臣佐使,文明初具形态。再后来孙悟空学道有成,使得该文明实现了“技术爆炸”,进入迅猛发展期:“计有四万七千余口”;七十二洞妖王均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从此花果山文明拥有了侵凌、掠夺其他文明的资本并开始扩张,具体来说就是为争夺资源侵凌水族、为免除生死轮回而侵凌幽冥空间。

面对迫近的威胁,玉帝虽欲实施“黑暗打击”——“着龙神回海,朕即遣将擒拿”,“着冥君回归地府,朕即遣将擒拿”,但已力有所不逮,因此出于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的考量采纳了太白金星的建议,采取羁縻策略,其最终目的是将其同质化,使花果山文明消解于无形:“授他一个大小官职……拘束此间……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颇有意味的是,两个文明的第一次接触,即孙悟空初见太白金星时,第一句话就是:“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按照“黑暗森林法则”来解读,无疑是他已经注意到了天宫文明,并且这种注意绝非出于善意,去天庭的目的当不是顶礼膜拜,而是伸展文明扩张的触角。书中的另一句话也将其本意彰显无遗——“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居住也。”

此后的情节为人熟知,孙悟空在天宫两次任职,“无事闲游,结交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玉帝因此心不自安,猜疑链逐渐延伸,最终由于利益,具体来说就是资源,如蟠桃、金丹、御酒等的分配不均,双方矛盾不能调和,黑暗战争因此爆发。值得一提的是,孙悟空对天宫文明所拥有资源的觊觎是不证自明的,比如说他逃离瑶池后众猴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即龇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芭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因此在战争中孙悟空明确表达了以花果山文明取代天宫文明的目标诉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玉帝搬出去,把天宫让于我”“强者为尊该让我”;而天宫文明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即彻底消灭花果山文明。最终孙悟空被擒并被镇压于五行山下,此后为求救赎而踏上取经之路——他最终被另一文明同质化,花果山文明就此消解。

以“黑暗森林法则”来解构《西游记》,我们可悲地发现在吴承恩构设的世界里,文明没有善恶之分,文明间也没有什么共同的道德准则,有的只是强者为尊。不敢妄言这一结果可以迁移到宇宙间文明,或者说该法则足以概括宇宙间文明的生存真相,但是大刘立论的出发点看起来却有些坚不可摧的味道,或许我们在仰望星空时能有所借鉴——“‘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在人类世界都很可疑,放之宇宙更不可能皆准”。

《中国科学报》 (2018-08-17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