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7
选择字号:
热词

 

郭守敬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已圆满完成一期光谱巡天观测。一期巡天共发布光谱901万,其中高质量光谱(信噪比大于10)777万,确定534万组恒星光谱参数。LAMOST发布的光谱数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总和的1.8倍。该数据集(DR5)已于2017年12月31日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LAMOST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研制的一架主动反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它应用主动光学技术,实现了在观测中镜面曲面连续变化、不同瞬间是不同的施密特光学系统,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一期巡天以来,利用LAMOST数据共发表SCI论文345篇,引用3000余次。

草原“天眼”

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由100面抛物面天线组成,是国际一流的太阳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草原“天眼”。近日,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草原“天眼”观测日食活动。

这是草原“天眼”2013年建成运行以来首次观测日食活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太阳与日球分会主席、中科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主任颜毅华说,尽管这是一次日偏食,但仍能获得一系列研究太阳活动的基础数据。

“草原‘天眼’本身是具有成像能力的,但我们在此次日偏食过程中,既进行了成像观测,也进行了传统的不能成像的单天线观测。”颜毅华说,通过两种不同的观测方式进行数据比对,能够进一步检验单天线观测方式进行空间分辨观测的可靠性。

星状星云HuBi1

《自然—天文学》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个电离结构“反向”的行星状星云——围绕白矮星的电离物质。这种反向结构被认为是源于恒星的一次“重生事件”:恒星表面喷射出物质并冲击了星云物质。

随着低质量恒星的老化,它们的外层通常会脱落,形成“恒星风”。当恒星从红巨星向白矮星过渡时,它的温度会升高,并开始使周围恒星风中的物质发生电离。这使得较靠近恒星的气态物质高度电离,而较远的外层气体则较少电离。

然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IAA—CSIC)的Martín Guerrero及其同事在研究行星状星云HuBi1时发现了相反的情况:HuBi1的内部区域较少电离,而外部区域则高度电离。作者经过分析发现,中央恒星的温度出人意料地低,而且它的光学亮度在过去的50年里迅速下降。

平流层纱罩

据本周《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向平流层注入气溶胶的做法,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可能好坏相抵。

平流层纱罩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将气溶胶注入平流层,以帮助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光量,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曾有人提出,这种太阳辐射管理技术可以减少作物所受的高温压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有益于农业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nathan Proctor及其同事研究了两次重大火山喷发事件的后果,分析了气溶胶水平、太阳辐射数据和记录的作物产量,结果发现太阳光向太空散射增强对C3作物和C4作物的产量均有负面影响。C3作物包括水稻、大豆和小麦,它们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C4作物包括玉米,它们在炎热、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下,光合作用更强。

最古老飞行爬行动物化石

近日,考古学家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地区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古老的飞行爬行动物化石。该发现正在帮助重写地球上最有趣的家谱之一的历史。

被发现的化石属于古老的飞行爬行动物——翼龙,其被命名为Caelestiventushanseni,这一化石的发现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考古学家认为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2亿多年前,这比所有已知的翼龙化石早6500万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改变。

描述化石发现和检测的论文已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其中,研究人员解释了找到这样的化石是多么罕见,不仅因为它的年龄,还因为化石骨骼所处的状况。此外,突出的一点是头骨非常完整,虽然从岩石中移除骨头是不安全的,但扫描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实际构建真实翼龙一样大小的3D模型的机会。(北绛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8-17 第3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